宏观经济形势是指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趋势。宏观经济状况好与坏对企业影响十分明显。影响企业运行的
宏观经济指标有:
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社会商品零售总值及其变化、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等。
基本过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过程是:根据经济运行各方面的内在联系,通过能够取得的经济指标,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与此相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运行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
经济增长;二是总量平衡。经济增长是经济运行的结果;经济总量的平衡,也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互为条件、互相适应、互相决定的连续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就是通过分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决定经济运行特点的主导,因此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总需求变化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总供给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分析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框架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判断经济总量的平衡状态,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所处的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结合微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和质量进行评价,即围绕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
运用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要使用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
1.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的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商业系统的销售额统计汇总的指标,其中又包括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和社会集团购买的消费品两个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项重要、敏感的政府统计指标,按月统计,定期发布,用以反映全社会包括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隋况。对这一指标的运用主要侧重其增长率,一般是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现价销售额计算的增长率,称为现价增长率;二是扣除物价指数的增长率,称为实际增长率。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国家统计局根据投资项目的统计以及抽样调查的统计汇总的指标,其中可分为中央项目投资和地方项目投资,或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或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或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或东部地区投资、中部地区投资和西部地区投资,或内资企业投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等,分别反映不同的投资主体、内容和不同的管理渠道投资的增长情况。
(3)对外贸易出口额。对外贸易出口额是海关总署统计司根据各海关出口统计汇总的指标,以美元为单位。实际使用中也主要侧重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这一指标中也包括若干子项目,如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出口、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等,分别反映对外贸易出口情况。以上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考察社会总需求情况的主要指标,再加上库存增加变动情况,即可反映社会最终需求情况。
2.反映社会总供给变化的指标。
(1)
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业企业报表逐级汇总的指标,主要反映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或轻工业、重工业等。
(2)主要工业品产量。主要工业品产量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业生产报表逐级汇总的指标,分月公布,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发电量、汽车、移动通信手持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的产量。
(3)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产量是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根据调查报表逐级汇总出来的指标,主要在半年和全年公布,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烤烟、茶叶、水果、蔬菜、肉、蛋、奶等产品产量。
(4)对外贸易进口额。对外贸易进口额是海关总署统计司根据海关进口统计汇总的指标,以美元为单位,分月统计。实际分析中也主要侧重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长情况等。以上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考察社会总供给情况的主要指标,再加上GDP的增长情况,即可反映社会最终供给情况。
3.反映社会总供求情况的指标。
反映社会总供求情况的指标,主要是价格指数和有关的库存指标。除此之外,实际分析中还经常使用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指标,如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有关指标、货币供给量指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增长率、贷款余额和增长率、中长期贷款余额和增长率、短期贷款余额和增长率等很多指标,目的是判断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