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琳厝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景点
宏琳厝,俗称新壶里,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2015年被国家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简介
在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俗称新壶里)。它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以独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在人们的面前。宏琳厝是全国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
宏琳厝由始祖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始建,至其子宏琳1823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建筑为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十一代,人口两千多人,遍布海内外。。
2016年7月9日,台风“尼伯特”给闽清带来了严重灾害,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宏琳厝在台风中毁损严重。获此消息的泰禾集团,第一时间宣布捐资5000万元全面修复宏琳厝,宏琳厝受损建筑的修复工作将在2019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
地理位置
宏琳厝距闽清县县城25公里的坂东镇,位于坂东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
建筑瑰宝
布局严谨
第一进依次为虎头门、屏门、天井、环廊、正屋,环廊外侧为私塾院落;第二进屏门后为天井,天井前为廊道,左右是书院,天井后侧为正屋,一进二进院落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横街中间有甬道,横街两端为下马间;第三进与第二进模式一致,但第三进的建筑要比一进、二进高大雄伟,厅堂宽敞明亮,装饰更考究。宏琳厝三进主座建筑面阔,均为五开间,房舍错落有致,厝内廊回衢转,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厝内分布大小厅堂三十五间,花圃二十五个,天井三十个,风火墙三十六堵,水井四口,大门十三个,住房六百六十六间。
功能科学
首先防火设施齐全。封火墙可阻挡火势蔓延;纵横交错水沟的水和窨井里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厝南边开引一条水圳,把水导入厝内沟网,保证有充足水源灭火。其次防蛀防腐措施到位。厝内排水通畅,地气干爽;每根柱子都用础石垫起,防止潮湿上行和虫蚁侵蚀。再次抗震性能强大。宏梁大柱,榫枘相接,可与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相媲美。最后防匪体系严密。房屋东南角和西北角各建一座“兔耳”(铳楼),可以窥视整座大厝四个方向高墙以外的动静;外横厝外墙顶与屋檐之间留有“城槛”,用于射箭、打枪、投石;万一大门被攻破,内部还有道道防线,墙根布满备用绊脚绳和突袭的洞孔,横街里还安置了“郎机炮”,炮眼正对街口。
文化内涵
房屋文化内涵丰富,融合“天人合一”、“人宅一体”的理念,而且富含吉数意象。“六”在《周易》里代表阴,与“九”代表的阳相对,阴柔阳刚。八卦里坤卦,呈六六之象。六数的运用,寄托了厝主人对家族生生不息、人丁兴旺的祈盼。黄氏族人遵循着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居住得井井有条。“正厝”,第一进由家中的小字辈居住,第二进由家中的中坚一辈居住,第三进由家中的老字辈居住。正屋两翼的“横厝”则是女仆生活的场所,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外横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场所。
建筑功能
平栏和华表
宏琳厝虎头门前的街称虎头门横街,一边是庭院门墙,一边是榴齿石砌就的矮墙。门墙矮墙之间用平栏相连,支撑平栏的是石制九根竹节。九,数之最大;竹节,竹解心虚的寓意。矮墙外竖两根华表。华表,诽谤之木的孑遗。平栏和华表两个建筑小品的组合谱就了一曲凝动的乐章,体现出闽清宏琳厝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
弄和过雨亭
宏琳厝的弄显得细腻得多。从大厅连接后厅的弄,称进冥弄。原先不经常走动,从一进大厅到二进,要从火墙弄迂回。因为习俗的原因,人们居多从迎面右边进冥弄出入,左边进冥弄仅供棺材抬出来时用,因此很少有人走动。正屋三官房外、风火山墙内的弄,习惯叫火墙弄。火墙弄原先是家族祭祀进出的通道,也是家内万一发生火险,家丁扑灭火险的通道和家族老幼疏散的必经之路;倘若发生匪患,是家中武装进能攻、退能守,周旋迂回的场所。火墙弄的一物多用,令人赞叹。
宏琳厝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过渡地段的建筑,叫过雨亭。过雨亭的建筑功能是给居民生活起居带来方便,它潜在的建筑功能是作为消防设施。由于古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材料,很容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家长便组织家丁将起火附近的封火墙下面的门洞用土墩堵塞住,然后再推掉过雨亭建筑,这样断掉火源,又有宽宽的隔离带,可以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
令人称奇的是,宏琳厝地下纵横的下水道和安排得当的窨井相联成整体。宅旁的消防渠保持清水畅流,窨井多设在上下沟的交汇处。整座房屋的47口窨井按统一的位置设计,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就近取水灭火。由于下水道互相贯通,水就会根据人的意志,直达救火前沿。
窗及木雕
宏琳厝窗的设计给人很多启示:窗的位置偏高,是为了保证室内生活的隐蔽性;窗屉的设计上下左右推拉,将窗扇活动空间缩小到最大程度,给生活起居带来许多方便。大家族里人口众多,往返活动频繁,窗扇向室内外开户过大难免会造成人丁无为的碰撞伤害。大家族与小家庭居住情况迥异,窗扇的开户情况也不能同日而语。由于窗屉板活动的空间仅限于墙体内部,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和人为的损害,宏琳厝的窗二百余年来依然如故。
封火墙
封火墙,顾名思义,是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一种以防火为目的的墙体建筑。宏琳厝的防火墙被称为马鞍墙,是流行于福州地区建筑风格的一种封火墙。福州民居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这种变化在马鞍墙上尤其明显。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
燕尾脊
宏琳厝屋顶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称为燕尾脊,多用于大厝等地。明清时代,在福建南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中了举人的人家,才能盖燕尾型的房子,一般人家只能盖马背型的。所谓的“皇宫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称“双燕归脊”。
重教兴学
宏琳厝始祖黄祖嘉崇文重教,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崇文学堂,后更名为文泉书院。文泉书院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该建筑是闽清古代教育的场所见证。后来学校改名为文泉中学,也就是如今闽清二中的前身,这所学校培养出侨领黄乃裳等许多知名人士。
见证历史
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宏琳厝见证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革命事件有:项南、黄岳申、黄开绳、黄开修等等。宏琳厝见证了闽清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不屈奋斗的革命历史,成为闽清县弘扬传统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0一二年,宏琳厝被福建省委列入“党史教育基地”。。
文化传承
宏琳厝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期间,将推出游古厝、逛古街活动,开展红色旅游,举办盘诗、书画展、诗靶等活动.中秋节晚上,更有状元筹。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利用宏琳厝的人情风俗精华联合录制了《祖屋》,该记录片在二00一年美国第三十四届国际影视节上获“银屏奖”,这是福建记录片走向世界的首部作品.
灾后重建
2016年7月,受台风“尼伯特”影响,宏琳厝毁损严重,倒塌土墙达15堵,倒塌房间多达100多间。得知这一情况后,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表达了关切之情,并随即决定由公司捐资5000万元全面修复宏琳厝,以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宏琳厝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还原宏琳厝乾隆年间的历史面貌和格局。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宏琳厝受损建筑将全面完成修复。
发现价值
1994年11月,“宏琳厝”屋主黄德展从中国建设报上看到一篇《我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甘熙故居》,称甘熙故居为中国最大古民居,他曾专门撰文表示质疑。他说,作为古民居整体建筑,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建筑“宏琳厝”,就比甘熙故居建筑群范围大得多,建筑技艺也高超得多。他的质疑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先后有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建筑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来到“宏琳厝”进行研究、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宏琳厝”是研究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的瑰宝,“最大”之说当之无愧。
黄德展说,纵观全国著名的古民居,如被誉为“江南第一屋场”的湖南省岳阳县的“张谷英”大屋,其占地面积只有9000多平方米,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均是院落群体,并非单个建筑,福建永定土楼也仅11000多平方米,著名的江南民居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甘熙故居”其占地面积也仅14000多平方米。宁波镇海区“十七房”,只是17栋房相连的建筑群,外有围墙。由此可见,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当属福建闽清“宏琳厝”古民居。
圣旨表功
图为宏琳厝第三进大厅当中正上方所悬挂的一块匾额,是清朝咸丰皇帝(一八五九年)赏赐的三道圣旨组合而成。
庄敬日强
参考资料
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福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07-19
考古——闽清古学堂、书院.福州市闽清县人民政府.2012-06-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23:0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