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庚
江西军区原政治委员、顾问
宋长庚(1918~1999),河北高阳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冀中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博野县大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兼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1970年3月后任中共青海省核心小组组长,青海省委书记,江西军区政治委员、顾问。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四、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宋长庚1918年11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宋长庚的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节衣缩食,把九岁的宋长庚送到了学堂读书。但之后为减轻父母亲的沉重负担,宋长庚刚读完小学五年级就不再上学了,在家里帮助父母亲做些零碎的家务活。稍大一点,就跟着大人们下地耕种收割。
1932年8月,共产党领导高阳蠡县农民发动了高蠡暴动。虽然暴动失败了,但反抗剥削压迫的种子已经根植在了少年宋长庚的心田里。1933年,十五岁的宋长庚为了弥补家庭生活的困难,由父母出资,与本村青年宋德清、陈锡祚合伙开办了一个修车铺并代卖杂货,从此宋长庚成了一名修车铺的伙计。当了伙计的宋长庚,经常在修车铺里和大街上看到共产党的传单与标语,内容都是揭露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以及号召人们起来反抗的事情。还是少年的宋长庚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修车铺的合伙人宋德清、陈锡祚此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放在修车铺里的传单就是宋德清、陈锡祚他们故意放下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和激发宋长庚的阶级觉悟,以便发展他加入共产党组织。
在宋德清、陈锡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少年宋长庚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此后,宋德清、陈锡祚趁热打铁,利用一切机会对宋长庚进行宣传教育。在宋德清、陈锡祚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引导下,宋长庚的思想觉悟也不断地提高。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孟仲峰村就已经建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是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孙必强,他也是潴龙河畔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33年11月,经宋德清、陈锡祚介绍,宋长庚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无候补期)。1934年10月,中共北方局决定党团合并,宋长庚由此转为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孟仲峰村及其周边地区土质盐碱,农作物连年歉收,加上官府的苛捐杂税,地主的盘剥,农民生活非常困苦。老百姓务农无望,就靠卖硝盐谋生。但官府到处开设盐店,强迫农民吃官盐。为了禁止熬盐,官府还在一些地区设立了警察分局,派盐警四处巡查。为了保护盐民的基本生活权益,1934年,当地的共产党组织领导了盐民的反盐巡斗争,也就是打盐巡运动。宋长庚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积极参加了这场反盐巡斗争活动。他串联盐民,传递情报,围攻盐警,处处走在斗争的前列。后来,保属特委又派军委书记兼游击队长牛文仓带领游击队赶来配合,打盐巡运动取得了胜利。
打盐巡运动取得了胜利后,宋长庚又参加了动员穷苦农民抢麦抢秋的斗争工作。他和地下党员们,在麦收和秋收的时候,抢收大地主的庄稼,分给穷苦的农民兄弟。面对地主劣绅的威胁利诱,他毫不动摇,始终勇敢斗争。由于宋长庚的优秀表现,十五六岁的他担任了党小组组长、党支部委员,以后还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
1936年2月20日,保属特委军委在孟仲峰村召开会议,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牛氏三杰等同志的牺牲和被捕,使当地党的力量遭受了一次重创。在“2.20”孟仲峰剿共事件中,孙必强、孙必信、孙必寿、齐老猪、宋德清、陈锡祚、宋长庚等暴露的党员逃脱了敌人的追捕,在组织的安排下到外地继续进行党的地下工作。风声过去之后,孙必强、宋长庚他们受党组织的指派,又秘密潜回了家乡。由于敌人的疯狂和残暴,父母亲和亲友们整天担惊受怕,曾一度劝说宋长庚脱离组织。但是,宋长庚丝毫没有动摇,而是旗帜鲜明地坚守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党工作。
“卢沟桥事变”前,宋长庚和当地地下党负责人孙必强、孙必信、孙必寿、宋德清、陈锡祚等在孟仲峰村一带组建了抗日自卫团,年轻的宋长庚在其中就担任了中队长一职。他们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1937年8月,红军团长孟庆山作为中央特派员受毛泽东的亲自指派,千里迢迢,克服重重困难,从延安来到冀中并与地下党接上组织关系。此后,孟庆山与中共保属特委书记张君、保属特委军委书记侯玉田一起到了白洋淀南岸的北冯村。在北冯村,孟庆山、张君召开了中共保属特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北冯村、孟仲峰村、关城村、西留果庄等村举办游击培训班,训练干部,扩大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宋长庚参加了第一期游击培训班,亲耳聆听了孟庆山讲授的游击战略战术课程,并向孟庆山学习射击拼刺技术。孟庆山还亲自找宋长庚谈话,勉励他努力学习进步。
1937年9月初,京南重镇保定沦陷于日寇之手。中共河北省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在敌人打来之后一律不许逃跑,必须坚持本地区斗争,开展游击战。省委还希望孟庆山在安新、高阳、任丘、蠡县尽快拉起队伍。
9月底,中共保属特委和孟庆山按照省委的通知精神,决定首先在基础较好的孟仲峰村拉起队伍。经过宣传教育动员,孟仲峰村的抗日自卫团和觉悟了的青年农民,纷纷报名参加孟庆山组建的抗日队伍。兵员有了,但是枪支怎么办?孙必强、孙必信、孙比寿、宋德清、陈锡祚、宋长庚和各村党的负责人又深入地主大户人家,动员他们交出自己的枪支,支援革命,抗击侵略,救国保乡。10月份,孟庆山把在孟仲峰村建起的队伍正式命名为“河北游击军独立团第三营”,孙必寿任营长,宋德清、陈锡祚也在游击军担任了基层领导职务,宋长庚担任了三连的指导员,独立团第三营营部设在孟仲峰村。
宋长庚加入河北游击军后,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在孟庆山的领导下,宋长庚和游击军的战友们同日寇和汉奸武装展开了殊死的战斗。1937年10月中旬,宋长庚跟随孟庆山的河北游击军主力和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攻克了土匪武装把持的高阳县城,枪毙了土匪头目尹松山。占领高阳县城后,河北游击军司令部挂牌成立,孟庆山任司令员,侯平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成立后,河北游击军发展迅速,先后组建了三个师、五个独立团和支队(其中包含民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十二路军,分散在广袤的冀中平原,号称十万之众。1938年2月,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又发动了对日寇占领的河间县城的围攻。在战斗中,宋长庚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攻克河间县城立下了功劳。
1938年5月,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孟庆山分别担任司令员和副司令员。部队整编后,宋长庚调任冀中军区四分区独立团八连担任指导员。在任期间,宋长庚深入战士当中,积极做好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大提高了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连队的战斗力。1939年2月,宋长庚调到军分区政治部担任锄奸干事。4月,又调任八路军三纵第三十大队侦察连指导员。1940年,三十大队改为卅三团后,宋长庚又调到团部任指导员。1940年后,四分区调改为九分区。1941年9月,宋长庚调任九分区第四十二区队特务连指导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部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粮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冀中根据地在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1942年5月1日,日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军区机关全部陷入了敌军的“铁壁合围”。
宋长庚经历了这场残酷的大扫荡,他的连队也脱离了大部队,他本人被派到高阳蠡县之间,与特派员张志申掌握高蠡之间地区分散活动的单位。在对敌斗争中,他们采用机动灵活的方法,狠狠打击敌人。在高阳和蠡县,宋长庚与地方党委保持密切的联系,重视部队的纪律,紧紧依靠基本群众,研究部队高度分散下的领导问题、活动方式与战术问题,纠正了单纯隐蔽的右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勇敢对敌斗争,配合地方党政机关完成坚持地区的稳定局面,为恢复与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做出了贡献。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43年4月,宋长庚升任九分区博野县大队副政委。博野地区原系根据地中心,“五一”大扫荡后,这里成为了敌人的治安模范县。宋长庚升任县大队副政委后,与县委和县大队的其他领导一道,领导部队和人民克服困难,顽强斗争。他们重视敌伪军的争取工作,反蚕食,反扫荡,拔据点,锄汉奸,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很快打开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45年7月,组织调宋长庚到冀中区七地委整风训练班学习,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离职学习。通过一个半月的集中培训,宋长庚系统地学习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学习了毛主席整顿三风的报告以及领导方法等文件,使他初步认清了国民党蒋介石的本质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提高了他的思想水平和领导工作能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8月底,宋长庚回到部队,任冀中军区七分区八十团政治处主任。9月,该团随冀中主力进军绥远。到达张家口后,上级命令该团作为张家口市的警卫部队。1946年1月,八十团与三十六团合编为张家口市卫戍司令部警卫团及警卫大队两个单位,宋长庚被调到警卫大队任政委。在保卫张家口期间,宋长庚和他的战友们机智勇敢,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1946年10月,我军主动撤出张家口市。宋长庚被调到五分区独立团任团长。1947年7月,因团政委王强在作战中牺牲,当时政治干部较缺,宋长庚又改任该团政委,一直到1948年2月独立团过渡到晋察冀第一纵队为止。期间,宋长庚参加了山西应县、太原、保北等大小战役。
1948年3月,宋长庚调任一纵三旅七团政委,6月又调任九团政委。此后,宋长庚再次随团入绥作战,为痛歼傅作义的主力部队,逼迫傅作义和平起义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1月,宋长庚参加了围困北平、攻克天津的平津战役。在攻克天津的战斗中,宋长庚和他的团队发扬连续作战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全歼天津守敌做出了贡献。天津解放后,一纵三旅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六军一九八师。3月,宋长庚升任该师政治部主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把战火燃烧到了中国边境。宋长庚的部队奉命入朝参战。1951年6月,宋长庚升任该师副政委,1952年1月又升任六十六军一九七师政委。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六十六军驻守天津至秦皇岛一带防线。作为屡经战斗洗礼的野战部队,六十六军担任了守卫京畿要地的重任。一九七师驻防秦皇岛,作为一九七师的政委、党委书记,宋长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和指示,团结和带领党委一班人狠抓部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为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正规化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
1955年9月,宋长庚被授予大校军衔,同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60年,经陈毅元帅提议,宋长庚调任陆军机械化建设试点部队第二十四军七十师政委。宋长庚上任后,带领机关干部一头扎进基层,摸索新装备给部队官兵带来的思想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应该怎样开展更为有力的工作,趟出了一条新路,解决了大难题,经过不断修改完善,二十四军七十师成为全军现代装备条件下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典型,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1961年,宋长庚被选派到北京军事高级指挥学院进修学习。在军事学院,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政治军事理论,进一步提供了他的政治军事指挥领导才能。
1964年,周恩来签署任命状,宋长庚任陆军六十六军政治部主任。
1965年,中央军委任命宋长庚任六十六军副政委。
“文革”爆发后,六十六军的领导大部分去“支左”,宋长庚受命在部队主持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宋长庚按照中央和军委的指示精神,妥善地处理了一些疑难复杂问题,受到中央和军委的好评。
1967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下令点将,要六十六军副政委宋长庚在三天时间内赶到青海省,担任青海省军区政委,主持青海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1969年4月,宋长庚作为青海省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0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宋长庚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同年,一次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会议,见青海到会的不是宋长庚,便询问是怎么回事。当听说是宋长庚已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离开了青海,周总理马上急了,随后找到军委领导,提议让宋长庚立即再回青海,以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兼青海省军区第一政委,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1年3月,新一届中共青海省委成立,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周恩来总理传达,宋长庚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
宋长庚担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和省革委会副主任时,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团结广大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生产,促进民族团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宋长庚在青海省的工作,受到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因而在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提名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1981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宋长庚为江西省军区政委。
1983年6月,宋长庚作为江西省选举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85年2月,为了让位于年轻干部,宋长庚主动提出了离职休养的报告。不久,中央军委批准了宋长庚的报告,按正兵团级离职休养。离休后,宋长庚回到天津。
1988年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军队离退休干部功勋荣誉奖章。宋长庚同志以其资历和相应职务荣获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4月10日,宋长庚因病在天津逝世。
人物评价
宋长庚作为一名饱经风雨、历尽艰险、功勋卓著的高级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人民军队无限忠诚,无限热爱。他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和发扬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离休以后,仍然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关心国家大事。他关心群众、爱护干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克己奉公、为人正派、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不谋私利。充分体现了一名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本色,表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5 18: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