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琳(1915年-2001年12月12日),江西省
会昌县西江镇人,1929年参加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随红军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两万五千里
长征。
人物简介
宋玉琳,193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中央东进支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的腰站阻击战,雁宿岩、黄土岭战斗,
百团大战灵涞战役,
晋察冀边区反“扫荡”,血战观音堂等重大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副旅长、纵队随营学校校长、旅长、师长等职,率部完成了攻占永和城,参加了
上党、
绥远、大同、保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兼西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一至四次战役、秋季反击作战和金城战役等。回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为加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宋玉琳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于2001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讣告全文
2001年12月12日19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宋玉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宋玉琳同志1915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
会昌县西江镇
莲石村瓦子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备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1929年11月参加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随红军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师,担任师部通讯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玉琳同志历任红一师第一团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在苗机峰防御战中他代理连长,指挥果断,作战勇敢,荣获红星三等奖章。1934年10月,他作为先遣团通信排长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参加了突破四道封锁线、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等重要战斗,爬雪山,过草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哈达堡地区青山咀战斗中,他调任前卫连连长,担任主攻任务,带一个排兵力分两路巧妙出击,智夺敌机枪,活捉敌排长,和兄弟部队一起缴获战马百余匹。到达
陕北后,在杨得志同志直接指挥下,参加了
直罗镇歼灭战、
甘泉县攻城战等战斗。1936年参加了由彭德怀同志亲自指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
抗日战争时期,宋玉琳同志历任
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一团代团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教导团团长、第五团团长,延安教导第二旅第五团团长,中央东进支队队长等职。在担任一一五师独立团连长时,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的腰站阻击战,坚决阻击敌人增援,为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8年11月,他任营长,率部参加了雁宿岩、黄土岭战斗,担任主攻任务,参加了击毙日军石村大佐和阿部规秀中将的战斗,和兄弟部队一起,取得了歼灭日军1400余人的重大胜利。在百团大战灵涞战役中,在灵丘南坡头率部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在1941年秋季日军对我
晋察冀边区的大扫荡中,晋察冀军区机关三万多人陷入敌人包围圈,宋玉琳同志在团长因病离队的紧急情况下,指挥若定,率领团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掩护晋察冀军区机关成功脱离险境。在这次战斗中,宋玉琳同志所在团队涌现出了闻名全国的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底宋玉琳同志到抗大二分校高干队学习,兼任高干学员队队长。1943年2月,因战斗需要,学习期间被调回
晋察冀军区任团长,率部参加秋季反“扫荡”、血战观音堂等重大战斗。1944年他率第五团开赴延安执行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宋玉琳同志历任
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第十三旅副旅长、第三纵队随营学校校长、第八旅旅长,第一八八师师长等职,率部胜利完成了攻占永和城,歼灭和牵制阎锡山所部大量敌人,配合
上党战役的战斗任务,先后参加了上党、绥远、大同、保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十多个著名战役。为执行中央机关顺利转移的任务,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王稼祥副主席亲自签署命令,委任宋玉琳同志为独立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在清风店战役中,他带领笫八旅在保北地区担任阻援任务,与数倍进攻的敌人鏖战七昼夜,为我主力南下歼敌第三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他率部首先攻入市区,与兄弟部队一起开创了我军夺取敌人大城市的先例。石家庄解放后,毛主席和党中央从
陕北迁到
西柏坡,他率部在石家庄担任卫戍任务,之后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玉琳同志在石家庄华北军政大学高干队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为以后参加抗美援朝打下了良好基础。1950年10月,宋玉琳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九八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以后又率部参加了第二、三、四次战役和秋季反击作战。在五音山防御战中,指挥第一九八师歼灭伪八师和美军一部。1951年4月,随六十六军回国休整。同年6月调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再次入朝作战,率部在
文登里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击毁敌坦克34辆,沉重打击了敌军。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中,宋玉琳同志任代军长兼西集团军司令员,率部歼敌伪首都师“白虎团”,活捉该师副师长林益淳。电影《奇袭白虎团》就取材于此战。金城战役的胜利,为取得朝鲜半岛的和平,迫使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一、二、三级勋章。
从朝鲜回国后,宋玉琳同志改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2年12月,在蒋介石图谋反攻大陆的非常时期,组织上任命他担任六十三军军长。1964年5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65年5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北京军区机关工作期间,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央军委军事战略方针,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对分管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加强军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深受部队和机关广大干部战士的尊敬和爱戴。军区曾在
张家口召开战斗村、战斗城建设现场会,在大同地区召开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训练现场会,受到总部表彰。
“文化大革命”期间,宋玉琳同志根据军区党委、首长的指示,一度主持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大胆地处置机关、部队的事务,为维护正常秩序,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做出了极大努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
1977年12月宋玉琳同志离休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积极撰写军史资料并编著出版了回忆录《挥戈疆场》。在病重期间,乐观向上,积极配合治疗,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进行斗争。
宋玉琳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宋玉琳同志在党的培养下,由乡村的一个放牛娃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新中国创立和人民军队建设事业,为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他对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信心,坚信祖国一定会统一,祖国明天会更美好。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观念,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都无限忠诚革命事业,对党忠贞不渝。他身经百战,勇猛顽强,多谋善断,战功卓著,打过很多恶仗、硬仗,七次负重伤,胸肺部被日军飞机射入的子弹一直未能取出。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华北著名将领。他雷厉风行,勇于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立党为公,顾全大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关心部属,尊重领导。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善于调动积极因素。
宋玉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勤奋好学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他的崇高品德和突出业绩将载入史册,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