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中角色
宋江写的一首词。宋江获罪刺配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抱负。词中以“猛虎”自喻,所抒发的非同寻常之志,虎为百兽之王,表达了词人有叱咤风云、改朝换代的志向。“血染混阳江口”的想法则是他后来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思想基础。
作品原文
西江月1
自幼曾攻经史2,长成亦有权谋3。恰如猛虎卧荒丘4,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5,那6堪配在江州7。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8江口!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自己文通经、史,自有经邦济世之才;武晓韬略,知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应变之术。我在过去的生活中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就好似那藏卧荒丘中的猛虎,收起爪牙,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
现在我遭到不幸两颊刺文金印,怎么能忍受被发配到遥远的江州充军?我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年如果能报仇雪恨,一定要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名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杭州人氏,或称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元末进士,曾经于杭州为官二年,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回乡,在淮安著书立说。据传,张士诚起义造反之时,其入张士诚幕下,并与张士诚交往甚密。但因张士诚贪图享受,大失所望,愤然离去,漫游山东、河南等地。后归淮隐居,直至去世。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水浒传》)。《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一直在淮安与恩师学习,探讨文学创作,并照顾恩师直至去世。
创作背景
宋江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元人施耐庵编、明罗贯中续的《水浒传》,便是附会以他为首的一〇八个兄弟被逼造反、聚义梁山泊(在今山东阳谷、梁山、郓城间)、杀富济贫、诛戮贪官污吏以替天行道的故事而写成。该词写于起义前夕,词人因受官府迫害,被处以剌字两颊的黥刑后,发配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带)之时。《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因杀阎婆惜,刺配江州。这天他独自来到浔阳楼饮酒,触景生情,于是在墙壁上醉题反诗。可说是一首典型的反叛当时封建王朝的词作。
诗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是说自己文通经、史,自有经邦济世之才;武晓韬略,知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应变之术。然而北宋徽宗昏暗不明、贤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小人,致使豺狼横行、忠贤被黜、黎民受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两句采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于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敛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着时机到来。反映出踌躇满志的词人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格。应当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发的非同寻常之志,虎为百兽之王,可以呼啸生风。所以此处已表达了词人有叱咤风云、改朝换代的志向。
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原本具有的反叛意识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两句,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刺文双颊”,留下做终生的耻辱。这对于一般人尚且不堪忍受,何况是一个文武全才、胸怀大志、以猛虎自比的人。所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便是该词的必然结尾,也是词人多年壮志、满腹积恨如山洪般地爆发,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要生存就要反抗斗争”的主题。“浔阳江口”,便在江州,是他流放服役之处; “血染”之义,便是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对大大小小的奸臣贼子决不宽恕。这是铮铮铁骨的七尺男儿复仇的怒吼,不愧是后来纵横江湖、驰骋数州、经历十郡,一时之间宋军不敢抗拒的义军领袖应有的气魄。
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
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宋江于宋徽宗宣和年间,领导农民起义。在《全宋词》中,宋江词存两首,一首是感伤、惆怅的《念奴娇》,另一首就是这首充满豪情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水浒原文
宋江看罢浔寻阳楼,喝采不已,凭阑坐下。酒保上楼来,唱了个喏,下了帘子,请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济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郛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浮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郛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海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