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木文(1929年4月—2015年10月21日),吉林榆树人,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
国家版权局原局长,著名出版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原副部长。
人物履历
194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7年12月被派往东北大学学习,曾任政治学院教育干事、工作组组长。1949年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肄业。
1950年4月后,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东北戏曲研究院秘书,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副校长,中国戏曲学校教务主任,文化部教育司干部。
“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干校劳动。
1972年12月后,任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出版局副局长、代局长。
1986年3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
1987年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局长,新闻出版署署长、党组书记、国家版权局局长等职。
2004年离休。
担任职务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秘书长、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主席,中国版权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
人物逝世
文化部原副部长,原国家出版局局长、新闻出版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原局长宋木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0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宋木文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人物成就
宋木文对出版事业具有深厚的感情,终生兢兢业业地在出版园地辛勤耕耘。粉碎“四人帮”后,宋木文参加并推动了“文化大革命”后出版领域拨乱反正的许多重要工作。他积极参与和策划重大出版项目,在争取设立出版和版权机构等重大事情上发挥了特殊作用。他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提出“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出版工作必须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努力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品位”,为推进出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他还组织参与了《著作权法》等重要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参与了党和国家管理出版工作多个重要文件的起草。
在担任国家出版行业主要负责人期间,宋木文先后主持编纂《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续修四库全书》、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和《中国图书大辞典》等国家重点图书,汇集保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精华,取得了重大影响。他视出版工作为一生的事业,2004年离休后依然关注和思考我国新闻出版工作,习文作书,笔耕不辍。晚年著有《宋木文出版文集》《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八十后出版文存》《思念与思考》《出版是我一生的事业》、《中国的出版改革》(日文版)等作品。
人物评价
宋木文同志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出版事业,为了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为了整个文化的繁荣,不倦地追求、奋斗几十年,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全部倾注在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丰功伟绩,他的英名将会永远留在当代中国新闻出版史册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宋木文同志就对我国新时期出版领域历史性转折高度关注,在极为复杂的条件下,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为确立新时期新闻出版行业的基本方向、基本思路以及工作机制、管理体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参加了“文革”之后出版领域拨乱反正的许多重要工作,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正确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出版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确立了坚持改革开放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工作方向,为新时期出版工作和新时期出版事业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在担任新闻出版署主要领导期间,他坚持出版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体制改革、事业发展与行业建设上,在改革和繁荣新时期出版事业方面花费了大量智慧和心力,包括制定出版政策、策划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改进出版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在许多重要关头和重大事情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木文同志赢得行业和后人的尊敬和怀念,不仅在于他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在新闻出版事业及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贡献,更在于他个人所具有的精神品格,给新闻出版行业和领导干部留下学习的风范。 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敢于负责。 三是光明磊落。(
柳斌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