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怀强,中国优秀小说演播家、
歌唱家、主持艺术教育家。现任
熊苑教育校长、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持艺术与口语传播工作室主任、主持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上海教育高地学科带头人,国内首个艺术嗓音语音计算机实验室创立者。担任国际嗓音协会副主席(嗓音科学、嗓音医学、嗓音艺术);国家级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计算机嗓音语音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现任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上海专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学会理事、上海文广集团传媒人奖评委、
SMG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国际艺术节广播音乐节目评委、上海市侨联常委、静安区人大常委、
上海戏剧学院侨联主席。
上海戏剧学院
播音主持系主任。现任国际艺术/科学/医学嗓音协会副主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男高音歌唱家,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上海专家,上海市教育高地艺术嗓音与语音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上海
国际音乐节广播音乐节目评委,中央电视台电视歌手大奖赛上海评委,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东方广播电台、
上海电视台特邀节目主持人,第十二届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常委。荣获中国优秀小说演播家、中国广播剧最佳男演员、上海市艺术人才培养优秀教师奖等称号和奖项。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宋怀强、汪苏苏、王沕、方之江组建了一个“重唱艺术小组”,这是中国通俗歌坛上第一个演唱组合,可谓开时代先河。
曾演唱过包括
国产动画片《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在内的影视剧主题曲和唱碟50多项,演播大型历史文献小说《水浒》等十四部,参与过《大饭店》《
神探亨特》《根》《
浮华世家》《
末路狂花》等400多部中外影视作品配音,800多集广播剧的演播,演出包括《
弘一法师》在内的各种舞台剧3000场次。
教学改革:主持专业语言课程的一系列改革是宋怀强于1998年起进行的,他提出了主持教育的时代论、
工具论、学科论、职业论、学位论、人文教育论。他提出了三级教育(学士—技术教育、硕士—理论研究、博士—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文化研究)的观点,提出了嗓音训练原生态化的理论,强调了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性,倡导了主持艺术语言教学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划清了播音与主持的语言形态的限别,进而强调所有语言课程必须公开展演的重要性。在语音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成果支持下,还提出了语音量化教育的方法和语音标准数字化的概念。在他的推动下,语言训练课程出现了新样式,如;人物演讲、剧本朗诵、
电视散文、
灵异故事-----2004年他在语言教学课程中又闯出一条新路《语体节目创作》-----可谓全国领先的新课型、新课程。(著名记者:陈玮妮)
2007年11月20日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宋怀强教授,《文汇报》的“学林”版发表了题为“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
跨世纪话题”的文章。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各自然语言中出现了不少带“跨”字的语汇,如跨国经营、跨学科研究、
跨文化沟通等等。我们的语汇中那些含有“跨”的词语,大凡都隐含了“跨语沟通”这个过程要素。特别是“跨文化沟通”,缺了“跨语沟通”,那是不可思议的。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的宋怀强老师连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
电影华表奖”之后,2008年在国家广播电影总局主办的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又荣获“优秀广播长篇连播节目类”大奖。在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6年度专家评选中获得一等创优文学节目奖。这是宋怀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获得的第十个国家大奖。
宋怀强1994年-2007年多次获“
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创作奖、广播剧最佳表演奖。让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编辑:白水)
在《
挑战主持人》节目中,宋怀强老师将四位上戏毕业的当下一线主持人——
吉雪萍、
施琰、
豆豆、王冠和四位在校的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分编两队,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比赛,通过四个关键词“65”、“上戏”、“生日”和“祝福”表达了作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全场气氛热烈,笑声不断。同时,全体同学在宋怀强老师的带领下大声宣誓:“今天我为上戏自豪,明天上戏为我骄傲”,祝福上戏“
生日快乐”,当充满力量的呼喊声响彻剧场,每个人都感慨万分。(文:著名记者陈玮妮)
宋怀强蝉联中国广播剧最佳男演员奖2011-07-09由宋怀强演播的广播剧《
弘一法师》让他再度蝉联中国广播剧最佳男演员奖。这是他自1994年以来,第三次获得此项殊荣。(文:著名记者陈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