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论述宋元之际的哲学和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力于哲学背景的分析,内容包括:朱陆之后南宋理学的发展,象数学的再度兴起,“性命双修”与“三教合一”等;下编注重于文坛风尚的揭示,内容包括: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佛禅的关系,文坛上的“雅”、“俗”之辨,以及“诗话”、“词话”、“文话”等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影响等。作者指出,“易代”文学相对“一代”文学而言,其功能不在于酝酿某种特殊的文学内核,而在于新陈代谢。宋元之际文学的特质就在于由“雅”趋“俗”。
本书是一部论述宋元之际的哲学和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力于哲学背景的分析,内容包括:朱陆之后南宋理学的发展,象数学的再度兴起,“性命双修”与“三教合一”等;下编注重于文坛风尚的揭示,内容包括: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佛禅的关系,文坛上的“雅”、“俗”之辨,以及“诗话”、“词话”、“文话”等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影响等。作者指出,“易代”文学相对“一代”文学而言,其功能不在于酝酿某种特殊的文学内核,而在于新陈代谢。宋元之际文学的特质就在于由“雅”趋“俗”。
罗立刚,199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博士。2005年进厦门大学历史系
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曾在科研院所工作,现在上海大学任教。著有《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1999年)、《史统、道统、文统——论唐宋时期文学观念的转变》(2005年)等,点校《小窗幽记》(外二种)(2000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奖励。
罗立刚,199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博士。2005年进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曾在科研院所工作,现在上海大学任教。著有《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1999年)、《史统、道统、文统——论唐宋时期文学观念的转变》(2005年)等,点校《小窗幽记》(外二种)(2000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