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是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立刚。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宋元之际的哲学和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力于哲学背景的分析,内容包括:朱陆之后南宋理学的发展,象数学的再度兴起,“性命双修”与“三教合一”等;下编注重于文坛风尚的揭示,内容包括: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佛禅的关系,文坛上的“雅”、“俗”之辨,以及“诗话”、“词话”、“文话”等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影响等。作者指出,“易代”文学相对“一代”文学而言,其功能不在于酝酿某种特殊的文学内核,而在于新陈代谢。宋元之际文学的特质就在于由“雅”趋“俗”。
本书是一部论述宋元之际的哲学和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力于哲学背景的分析,内容包括:朱陆之后南宋理学的发展,象数学的再度兴起,“性命双修”与“三教合一”等;下编注重于文坛风尚的揭示,内容包括: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佛禅的关系,文坛上的“雅”、“俗”之辨,以及“诗话”、“词话”、“文话”等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影响等。作者指出,“易代”文学相对“一代”文学而言,其功能不在于酝酿某种特殊的文学内核,而在于新陈代谢。宋元之际文学的特质就在于由“雅”趋“俗”。
作者简介
罗立刚,199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博士。2005年进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曾在科研院所工作,现在上海大学任教。著有《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1999年)、《史统、道统、文统——论唐宋时期文学观念的转变》(2005年)等,点校《小窗幽记》(外二种)(2000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奖励。
罗立刚,199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博士。2005年进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曾在科研院所工作,现在上海大学任教。著有《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1999年)、《史统、道统、文统——论唐宋时期文学观念的转变》(2005年)等,点校《小窗幽记》(外二种)(2000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奖励。
目录
前言
上编 宋元之际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金朝的灭亡与北方文化中心的变迁
第二节 蒙元汉化的深入和文化中心的北移
第二章“理”的衰退
第一节 朱陆之后南宋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朱学向陆学的靠拢
第三节 陆学之士对朱学的接近
第四节 金代理学的流传及其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第三章 象数学的再度兴起
第一节 象数复兴之因
第二节 宋末道教理论中的象数之说
第三节 从道教象数论向理学象数论的过渡
第四节 借象数明理
第四章“性命双修”与“三教合一”
第一节 佛禅的重“心”
第二节 炼“心”见“性”之论
第三节 佛“性”有“理”
第四节 全真受“理”
第五章 结论:“心”连三教
下编 宋元之际的文学思想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宋代“文”、“道”关系述概
第二节“文统”的发达
第二章 因“理”以求“法”
第一节 诗尊晚唐辨
第二节 场屋陋习对求“法”之风的促进
第三节“死法”之求
第四节“法’、“律”的误区
第三章 从“活法”到“清空”
第一节 重倡“活法”
第二节 求“法”以“悟”
第三节 标举“清空”
第四节 高“格”之企望
第四章“雅”、“俗”之辨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俗”化
第二节“俗”的侵蚀
第三节“骚雅”之求
第四节 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
第五章 结论:求“法”的实际效果
余论
引用书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09:3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