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儒学与科学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宋代的儒学与科学》是由乐爱国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本书通过对宋代儒学与宋代科学的关联性的研究,深入探讨宋代儒学对于宋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宋代各个时期著名儒家学者对于自然知识以及科学的重视和研究、宋代儒学精神与思想对于宋代科学家及其科学研究的影响。
内容简介
宋代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高峰。尤其是通过对著名科学家沈括、兼通科学的儒者郑樵以及大儒朱熹的个案分析,展现宋代儒学与科学的密切关系以及宋代儒学对于科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宋代儒学对于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宋初儒者对自然知识的态度
第一节 范仲淹、胡瑗的科学教育思想
第二节 欧阳修、蔡襄对自然的兴趣
第三节 李觏的自然观与人道观的统一
第二章 宋学的发展与北宋儒者的自然研究
第一节 王安石的“元气”自然观
第二节 司马光的“阴阳中和”自然观
第三节 苏轼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第四节 “北宋五子”对自然的研究
第三章 沈括:富有宋学精神的科学家
第一节 《孟子解》的儒学思想
第二节 济世与博学
第三节 怀疑与求理
第四节 宋学精神与宋代科学
第四章 郑樵:名列儒林的科学家
第一节 名列儒林
第二节 从儒学到科学
第三节 儒者科学家
第五章 朱熹的格自然之物思想及科学研究
第一节 从格物致知到格自然之物
第二节 朱熹的科学研究
第三节 朱熹门人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第六章 湖湘学、象山学和浙东学的自然观
第一节 胡宏、张栻的自然观
第二节 陆九渊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第三节 吕祖谦的理学自然观
第四节 浙东事功之学与科技
第七章 宋末理学家的格自然之物思想
第一节 真德秀、魏了翁的格物致知论
第二节 北山四先生的格物思想
第三节 黄震对自然的兴趣
第四节 王应麟对科学的重视
第八章理学对宋末科学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理学对数学的影响
第二节 理学对医学的影响
第九章 宋学与宋代科学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宋儒对自然知识的重视与研究
第二节 宋学精神与概念对科学的影响
第三节 宋学对宋代科学发展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乐爱国,男,1955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及其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要有:《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管子的科技思想》(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道教生态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廷相评传》(合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等;发表学术论文《〈管子〉与古代数学》、《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儒学与中国古代农学》、《〈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科技》等百余篇。
评论
国际知名科学史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朱熹的自然哲学》的作者金永植先生为该书作序,并指出:
乐教授是少有的长期致力于宋代儒家知识学方面的学者。尽管这个方面对于理解宋代新儒家的广泛研究领域和多方面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代学者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主题,而一直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道德和形上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现代学者一直延续了中国元、明时期和韩国朝鲜时期用窄化方式定位新儒家学者的倾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非常高兴地了解到乐教授,并早在几年前就发现了他的研究工作,而且终于在与他相会于西子湖畔。
三十多年来,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有关宋代知识学思潮问题的研究。但我所关注的是朱熹这一位思想家,而乐教授则涉及到宋代绝大多数的儒家学者。他所讨论的对象不仅包括像欧阳修、张载、吕祖谦和朱熹这样的大思想家,也有其他著名人物,像蔡襄、薛季宣、魏了翁和黄震等。他还讨论了我们称之为“科学家”的人物,比如秦九韶、杨辉、李冶和苏颂等。
乐教授的大作对大量的思想家都进行了讨论,因而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物都做出详细的论述,而只能专题讨论其中的三位思想家:沈括、郑樵和朱熹。但这部书是一个好的开端。他收集了所有这些思想家的许多资料,其中有些资料常常是第一次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不仅讨论了他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以及他们对于这种知识的态度,而且还就他们在宋代儒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供了资料,并对他们之间的互动也进行了讨论。
乐教授在收集资料并试图予以梳理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作为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这部大作对于那些兴趣于自然知识在宋代儒家学术中的地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有价值的资料库。对我个人来说,读这部著作是一个特别快乐且受益匪浅的体验,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乐教授在如此之多的宋代儒家学者身上所看到的东西,正是我自己在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工作中在朱熹身上所发现的。我相信其他读者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可能与我的感受不同,但肯定是有收获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08:0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