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堤
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招堤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新安镇杨柳街北段西侧,建于清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安龙招堤旅游风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渊源
位于安龙县内的招堤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为了解决水患,驻安笼(安龙)游击招国遴捐俸修筑,因此得名招堤。乾隆五年(1740)南笼府(今安龙县)知府于堤两岸遍植垂柳。二十八年(1768)维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兴义府知府张锳将堤加高五尺,于堤西侧开辟荷花池,建“半山亭”。咸丰四年(1854)张锳于金星山上“筑屋三楹”,名“省耕亭”。闽商黄绍奇捐资于堤上建石亭,名“挹秀”。光绪九年(1883)知府余云焕及阖城绅士集资重建。宣统三年(1911),代理安义镇总兵刘显潜、代理兴义知府聂树楷筹资培修。毛石砌筑,长223米,宽5米,高4.7米。保存完好。
碑文堤记
《招公堤记》碑白绵石质。圆首,高2米,宽1.41米,厚0.4米。额篆“招公堤记”4字,每字0.14米见方。碑文楷书阴刻,19行,满行40字,共计700余字。原碑立于康熙年间,后毁。1987年10月重立。涵虚阁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道光二十八年(1848)、宣统三年(1911)及1980年维修。坐北向南。三层穿斗式六角攒尖顶。平面方形,边长5.7米。
半山亭记
《半山亭记》碑半山亭,依山贴崖而建,平面梯形,长边5.5米,短边3.5米。《半山亭记》碑嵌于半山亭崖壁上。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七月,兴义府知府张锳在金星山东侧建半山亭,地方士绅于亭内设宴相庆,年方11岁的张之洞随父前往,并受命撰写《半山亭记》。郡人勒碑刻石,将其嵌于半山亭中。碑为青石质,横长形,高0.6米,宽1.2米。首题“半山亭”3字。碑文楷书阴刻,38行,满行23字,共计838字,记半山亭及其附近荷花池之自然风光。
袁公祠 面阔五间,通面阔1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米。穿斗式硬山青瓦顶。
“绿漪”摩崖石刻 位于涵虚阁旁崖壁上,离地1.6米。横长形,高0.7米,宽1.5米。横向楷书阴刻“绿漪”2字,每字0.1米见方。息烽王佐题于1939年。 “何处堪消夏”摩崖石刻 位于涵虚阁旁崖壁上,离地2.7米。竖长形,高0.9米,宽0.7米。竖向楷书阴刻“何处堪消夏,招堤夜饮中,呈妆杨柳绿,向脸芰荷红,朗照天心月,凉生水上风,清虚烟雾中,疑在广寒宫”。每字0.06米见方。“桐城倪昌运题”于1939年。
发展规划
根据景源分布、景观特征、游赏组织和保护的需要,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招堤景区、十里荷香景区、绿海景区、海庄景区和元宝山景区5个景区,包括30个景点。
(一)招堤景区:以招堤历史文化游览为主,面积0.86平方公里。
(二)十里荷香景区:以荷塘观光和人文览胜为主,面积5.11平方公里。
(三)绿海景区:以山水风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面积3.95平方公里。
(四)海庄景区:以农业观光游览和民族风情体验为主,面积5.58平方公里。
(五)元宝山景区:以旅游度假观光、会议旅游为主,面积2.89平方公里。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7:1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碑文堤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