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安徽省和县公立中学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He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位于安徽省和县,1978年被评为“巢湖地区重点中学”;2001年被列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历史沿革
和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和阳书院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年改名为官立和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和县中学。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和县中学奉命停办。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春),和县初中借戚桥小学复课,张亮再度出任校长。同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立高中部,因此,原“和县初级中学”改为“和县中学”。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春),学校迁至城内文庙上课。未几,日寇占和城,学校仓皇迁往香泉。时有学生355名,其中高中学生51名,教职员1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学校迁至高皇殿地藏庵内上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二月,日寇犯高皇殿善厚集一带,学校为敌摧毁,所有校产册籍均损失殆尽。张亮校长因公赴善厚集,被日军杀害,以身殉职。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秋,经县临时会议通过,勘定善厚集乡皂角保小崔刘村为校址,遴选孙履平为校长。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孙履平病逝,禹子鬯接任校长。次年春,禹子鬯调任十三临中校长,和中校长中夏禹功接任。同年,省教育厅电令和县中学高中部撤并到十三临中,因此和县中学又复改为“和县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春,国民党败退江南,和城解放,和县初级中学停办。是年秋,和县初级中学复课,共三个班,学生116人,教职员11人,随后将1949年春创办的绰庙集民办初中撤并到和县初中,其负责人李山樵随校调至和县初中任教导主任,校长由解放后和县第一任县长李志兼任。此时有五个班,学生192人,教职员21人。
1957年冬,政府开展“反右”斗争。在60余名教师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有18人,被列为“严重错误和右倾思想”的有20余人,打击面约为50%。
1973年,定名为和县第一中学。
1966年秋,学校设初中十一个班、高中六个班,学生900多人。
1970年8月,和县卫东中学成立,由省下放干部史宝玉任革委会主任,李维苏为副主任。和县初中与老和中初中部合并,共18个班,学生近千人。
1973年,卫东中学改为和县第一中学。
1978年,被列为巢湖地区重点中学。
2001年,跨入安徽省示范高中行列。
2009年,迁入郊区新校址。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该校分为教学、运动、生活三大版块,建有教学楼、实验楼、信息中心、艺术楼、办公楼、田径运动场、体育馆、食堂、学生公寓,拥有各类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办学规模
截至2013年,该校占地面积20万㎡,建筑面积8.4万㎡,投资1.6亿,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近3900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共有教职工245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星8人,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19人,市科技创新人才2人,研究生学历33人。
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 名单不全):陈晓明
省级教坛新星(8人,名单不全):杨相俊、赵善华、李善亮、吴光华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10年该校一本达线302人,二本以上达线709人,本科达线873人,该校一名同学获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
2011年该校一本达线284人,二本以上达线578人,本科达线716人。
2012年该校一本达线287人,二本以上达线710人,本科达线928人,文理科600分以上70人。
2013年该校一本达线357人,二本达线以上718人,本科达线873人。
2014年该校一本达线441人,二本以上达线802人,本科达线945人。
2015年该校一本达线421人,二本以上达线794人,本科达线1003人。
教师成绩
截至2008年,该校有省级科研课题8个,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获奖教学教研论文达500余篇。
学校荣誉
截至2013年,该校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绿色学校;省文明单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文化传统
校歌
仗剑天门,弯弓乌浦,江上起惊雷。
文献昭垂,雄风斯振,桃李尽成材。
茹古含今,融中汇外,极目山河改。
三年有成,万方多难,黾勉在吾侪。
校训
立品、成业
校风
和谐、求是、拼搏、进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21: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