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国安徽省公办高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安中医”(AHUCM),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安徽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办学历史
1952年,创立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
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
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
1975年,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
2008年,获得开展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
2009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同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9月,附属太和中医院正式揭牌。
2010年9月,被列入国家城市社区、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安徽中医药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第二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4月,学校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9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雅典中医药中心正式开业。
2020年3月,学校成为全国100所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北中医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2年7月,发起成立长三角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
2023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安徽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若干举措》,标志着安徽中医药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
2023年11月25日上午,安徽中医药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少荃湖校区召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85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175人。拥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青1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名中医4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0人、省杰青5人、省优青4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32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27项。学校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8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及4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重点学科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3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1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7个(含共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有中文藏书12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到270余万册,国内专业期刊8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35个。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有国家标准化的古籍书库和古籍修复室。现有各类古籍3.3万余册,中医药古籍共2万余册。现有新安古医籍300余种。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专硕实习实践基地,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12月,设有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实验研究等栏目,先后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等,期刊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7月,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希腊设立安徽中医药大学雅典中医药中心。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196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应学校邀请,亲自为学校前身“安徽中医学院”题写过校名。 “药”、“大”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标准字体为郭沫若体。
精神文化
至精至诚,惟是惟新
至精至诚: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培养医术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学生。
惟是惟新:学校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事。校训标准字体采用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手体。
5月19日
校区情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13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少荃湖校区位于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梅山路校区位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史河路校区位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六安路校区位于合肥市寿春路300号。
学校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服务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图书情报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东新区两馆,现有中医药书库、线装书库、样本书库、外文书库、中文二线书库等各类书库和专业期刊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现拥有阅览座位2449个。2010年建成该馆建成了国家标准化的古籍书库,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有安徽首家古籍修复室。古籍部现有各类古籍3.3万余册,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新安医学文化馆
新安医学文化馆建立于1999年10月,2005年12月进行扩建,展厅面积200平方米。文化馆以“弘扬新安医学,培养中医人才”为办学特色,场馆分为“序厅”、“人文背景”、“医学源流”等多个板块,充分展示了新安医学的辉煌历史和学术成就。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感受新安医学的医学历史积淀,体验新安儒医用心治学、用心治医、儒医双修的文化内涵。
华佗像
华佗像位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显著位置,他被誉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后人敬仰。华佗像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更是为了激励师生们学习华佗的医学精神和高尚医德,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章程.安徽中医药大学.
校名.安徽中医药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6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