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
俄国文学批评家、回忆录作家
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Паве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Анненков,1813年7月1日—1887年3月20日),俄国文学批评家,回忆录作家。
人物经历
1813年7月1日出生于莫斯科,曾在圣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旁听,游历过德国、意大利,并在巴黎居住。19世纪40年代与果戈理别林斯基赫尔岑屠格涅夫等人交往密切,参与过《祖国纪事》《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1841年在《祖国纪事》发表随笔《国外来信》,1847—1851年在《现代人》发表过一些中篇小说。1847年,陪同病中的别林斯基在国外疗养,是别林斯基起草《给果戈理的一封信》的见证人。1851年接受普希金遗孀N.L.兰斯卡娅委托正式着手普希金手稿的整理与出版工作,此后致力于普希金研究。在政治上倾向温和的自由主义,属西方派。与德鲁日宁、鲍特金组成唯美派批评三巨头。曾多次游历西欧,见过马克思。1887年3月20日卒于德国德累斯顿
主要成就
安年科夫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普希金学的开拓。1855~1857年出版7卷本普希金作品集,并在1855年出版《A.S.普希金传记资料》,获得“普希金学家”这一非官方的公认称号。7卷本普希金作品集是第一部可以用于学术研究的普希金作品集,解决了一些复杂的历史文学问题,也为当时尚未正式成形的文献学在规范与原则方面奠定了基础。《A.S.普希金传记资料》是关于普希金的第一部学术传记,具备前所未有的独特价值,在当时的文学与社会生活中引发强烈反响。安年科夫经由普希金的家人、亲友大量收集一手资料,并在交流过程中分析和补充难以从普希金的文学世界里充分捕捉到的个性特点。
同时,安年科夫对普希金个性的诠释也引起争议,他断言普希金是一个首先忠于艺术本身的需要而非民众诉求的艺术家,这与大众对诗人使命的传统概念背道而驰。19世纪70~80年代,安年科夫又相继推出另外一些关于普希金的历史语文学研究成果,包括《亚历山大时代的A.S.普希金》(1873~1874)、《普希金的社会理想》(1880)、《A.S.普希金的文学构思》(1881)。安年科夫主张结合历史判断和艺术敏感来与研究对象建立密切联系,在作品中经常陈述自己对普希金个性的理解,虽然没有着力于提供论述证据,但在安年科夫笔下却极具说服力。
文学批评
在文学批评方面,安年科夫在《1848年俄国文学札记》(1849)中率先使用“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来概括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40年代自然派作家作品的基本特征。他提出,自然派对于“生活的忠实描写”应理解为现实主义,要将它同西欧文学中流行的专注于“细节的逼真”而忽视典型概括的自然主义区分开来。他认为当时一些“自然派”作家热衷于细节描绘,有流于自然主义的危险。他的道德与和谐是艺术批评的基本标准的美学取向初步展现。
在《1853年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题材的长篇与短篇小说》(1854)里,安年科夫对文学中倾心于不可调和而破坏和谐的社会冲突予以否定。至50年代中期,他开始宣传“纯艺术论”,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展开论争。安年科夫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将现实美置于艺术美之上,没有看到艺术首先应当消化现实提供的素材,之后“进行加工,然后以崭新的面貌加以展现”。他也不赞成斯拉夫派将人民性与艺术性割裂开来,认为“如果缺乏决定它的艺术形式,单独的人民性并不属于艺术,而是属于民俗学”。他主张,只有表现人类“永恒理想”的“纯艺术作品”,才会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
在《旧批评与新批评》(1856)一文,安年科夫阐述了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艺术性和人民性的相互关系。他认为艺术性是任何艺术作品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首要条件,应当纠正忽视艺术性的倾向。在《软弱的人的文学典型》(1858)里,他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正面人物论,强调在俄国只需要“受过教育与善良的人们”平凡而顽强的日常劳动,而不需要什么英雄主义。
安年科夫对同时代作家的重要作品都有评论,最多的是对屠格涅夫创作的艺术性分析。在《论优美文学作品的思想》(1854)一文里,他对屠格涅夫与L.N.托尔斯泰的艺术个性进行了比较。他提出评论的目的在于“揭示和阐释作家的魅力、艺术习惯、他的技巧和表现主题的特殊方式”。这些特征构成一个作家的“文学面貌”。他擅长以独到的审美鉴赏力对作者的艺术构思、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进行精细阐释。
安年科夫还撰有回忆录《不同凡响的十年(1838—1848)》(1880)、《三十年代的理想主义者们》(1883),可与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相媲美,是19世纪俄国传记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人物评价
19世纪40年代与果戈理、别林斯基、赫尔岑、屠格涅夫、格拉诺夫斯基、巴枯宁等人交往密切,参与过《祖国纪事》和《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在政治上倾向温和的自由主义,属西方派。曾多次游历西欧,会见过马克思。1846年与马克思通信,讨论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在其1847年发表的《巴黎来信》中,向俄国读者介绍了勒鲁、勃朗、卡贝、蒲鲁东等法国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文艺上,主张纯艺术,曾与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展开激烈论战。60年代末起主要住在外国。主要著作有《不平凡的十年,1838—1848》、《文坛回忆录》、《普希金传记资料》、《亚历山大时代的普希金》、《屠格涅夫的青年时代》、《斯坦凯维奇》等,均为研究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运动的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
安年科夫,P.V..《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7 16: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