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文庙,位于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镇博物馆内,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安宁文庙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明宗天历元年(1329年)毁于兵燹,至元三年(1337年),宣威将军、中庆路达鲁花赤当道闾主持重建。
据地方志记载,后来又经明永乐元年(1403年)、宣德二年(1427年)、天顺元年(1457年)、崇祯二年(1629年)及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多次重建和扩建。
建筑格局
安宁文庙的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规模宏大,有文明坊、照壁、泮池、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及东西两院、黉门、乡贤祠等七进六院共22座建筑物。至今,安宁文庙大部分原有建筑已无存,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和崇圣祠。
大成殿:坐北向南,为抬梁式木构架,面阔5间(16.6米),进深3间、前后出廊(14米),单檐九脊歇山顶,脊高10米,檐口为琉璃瓦剪边。殿内采用减柱、移柱建法扩大空间。对此殿建筑之精华所在,原昆明市博物馆馆长王海涛在《昆明文物古迹》一书中有具体介绍:在于粗大疏朗的斗拱,外檐当心间有二朵斗拱,次间一朵,稍间无。前檐斗拱出双下昂五铺作计心造,里转六铺作重拱出三秒计心造,内檐斗拱均为三跳六铺作计心。中国古建筑学家刘敦桢在《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中认为,安宁文庙大成殿的昂、拱卷杀式及正心缝与跳头上仅施单拱,遵循宋、元法制。
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北13.7米处,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为抬梁式木构架,面阔5间(16.12米),进深5间带前廊,明间及两次间均设有格扇门,单檐硬山顶。
文物遗存
安宁文庙内现保存着元、明、清时期的碑刻10余方。其中,元碑有:《圣旨碑》《重修安宁文庙记碑》;明碑有:《御制儒学箴碑》《重修明伦堂记》《重修尊经阁记》《去思碑记》《科举题名碑》《题名碑》《题名碑记》《购置学田碑记》;清碑有《张公德教碑记》等。大成殿前现今还放置石狮一对。这对石狮原置于遥岑楼东门两侧。1985年遥岑楼遭火焚,石狮移至现址。石狮为红砂石雕刻而成,一雄一雌,坐高2米,身长2米。雄狮口含一珠;雌獅闭口,前脚护一小狮。
历史文化
安宁文庙内外斗拱是大殿建筑的精华。外檐斗拱经康熙翻修,局部有清代特点。但总体来看,粗大雄浑,很有气势。当心间有二朵斗拱,次间一朵,稍间无。前檐斗拱出双下昂五鋪作计心造,里转六鋪作重拱出三杪计心造。内檐斗拱一色三跳六铺作计心。其拱的卷杀式样完全遵照宋式法制。刘敦帧先生在其《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文中亦强调:“安宁、镇雄二县文庙大成....其昂、拱卷杀式样,及正心缝与跳头上仅施单拱,俱墨守宋、元遗制也。清代咸丰、同治间,回民起义,把昆明周围佛道建筑十之八九都毁掉了。清军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也把许多清真寺烧掉了。而各地文庙却大都保存下来。这使人们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尊孔是不同教派、不同阶层所共有的思想。而且在修建文庙时,他们总是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匠,最好的设计,并配上殿堂楼阁,门庭台榭等最丰富的建筑形式。因此,昆明地区保存得较完善,年代较早的古建群都是文庙,如昆明、路南、宜良、呈贡、官渡等地。如果有人愿把云南省所有文庙作一次普查,测绘,加以归纳排比,他就能得到一部云南元代以后木构建筑大辞典。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安宁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安宁文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镇博物馆内。
交通
乘车前往安宁文庙:公交线路:安宁至安宁9路,全程约39.6公里。
1、从文庙步行约320米,到达胜利堂(胜利广场)站。
2、乘坐安宁经过11站,到达安宁小站。
3、乘坐安宁9路经过7站,到达冶金后门站。
4、步行约450米,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