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学海
晚清文康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
安学海是晚清文康创作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安骥的父亲,表字水心,满州蒙古正黄旗汉军人家。
人物外貌
自二十岁上中举,如今将及五十岁, 考也考了三十年了,头发都考白了。(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隐西山闭门课骥子 捷南宫垂老占龙头)
人物经历
安学海,满州蒙古正黄旗汉军人家。二十岁就进学中举,无奈“文齐福不至”,屡次会试,都未得进士,年近五十才中进士,被朝廷点为南河知县。在任期间,勤俭度日,廉洁奉公,爱惜民力,是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深得百姓受戴。不料,因人刚直,不托人情,不知贿赂,不送寿礼,被忌才贪贿的上司谈尔音所妒。后因河堤决口,被革职拿问,带罪赔修。其子安骥得到消息,变卖田亩,带银两赶来救父,在去淮安的途中,夜宿山东在平县黑风岗能仁寺,险丧性命。幸得侠女十三妹相救,得以保全性命,才得以平安到达淮安,还带回了同被十三妹救出并撮合而得的媳妇张金凤。后谈尔音被治罪,赔银亦足,安学海遂得无事。此后无心进取,他辞官不作,便告病返京。安学海从十三妹的一首词中,料定十三妹就是自己逢人便问、到处留心、不知下落的累代世交贤侄女何玉凤。他一心寻找十三妹,带领家眷来到山东寻访,在邓家庄与邓九公意气相投,结为兄弟。安学海从十三妹师傅邓九公处得知十三妹母亲去世,十三妹不及穿孝便要去寻纪献唐报杀父之仇的消息,在邓九公等人的配合下,安学海巧设一席长谈,终于感动了十三妹,制止了十三妹的复仇行为,说服并帮助她扶母亲灵柩回京与父亲合葬。十三妹又得张金凤调说,打消了立志不嫁的念头,使她嫁给安学海儿子安骥以安身立命。后安学海专心课子读书,终于使儿子安骥一举成名,高中探花,官职累迁,位及人臣,实现了他以书香传家的愿望。后又得两孙,寿登期颐,书香不断。
性格特点
安学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忠于君主,是忠义节操的坚持。他人性情恬淡,正直清廉,一生谨行仁义礼智信,言合于经学,是个忠厚长者,贯彻着传统道德的忠义节操观念。他为官半载,已有声闻,百姓呼之为“青天”。他以儒业立身,书生气亦重,喜引经据典。又喜授业讲学,在邓家庄使四个儒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以先贤圣人为则,故常常扳着脸孔,高谈阔论。性喜饮,且海量,因又有一种豪纵的气度。他对人信义仁厚,为了找寻故人之女,安学海不惜“挂冠不仕”,不辞路途遥远,想尽办法,终于“收服了十三妹这条孽龙,使他得水安身”,不仅成全了何玉凤的孝道,而且使其与安骥得成姻缘,完成了当年亲承“倘得个女孩儿,也要许配一个读书种子,好接我这书香一脉”的师命。而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他也能以德报怨,以仁厚之心来对待,给邓九公祝寿时遇到谈尔音穷愁潦倒,不得归乡,便赠与银两。他还具有浓重的家庭观念,极力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传统文化也能够批判地接受。一方面身体力行地遵循传统礼法,祭祀、婚娶、教子,甚至给儿子准备考试用具和送人钱财,都要做到有经典可依,而且还努力使其成为全家的行为准则,在他的调教下,甚至仆人都能引经诵典。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对传统礼法积极予以变通。他是儒者、师长,慈父的形象。
人物原型
安学海在书中的作用,正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云:“如许一部大书,安水心其日之精、月之魄、木之本、水之源也。”安学海实际上是作者文康的化身。齐如山在《漫谈〈儿女英雄传〉》一文中写道:
当我十一二岁时,便爱看小说,这大概是儿童的通例,先君虽不禁止,可也不奖励,惟特别提倡看《儿女英雄传》,说安水心的行为很合乎孔门中一生可行的恕字,并说安水心当然就是著书人文康的化身,文康之为人,亦极有学问,有道德,他是熙小舫先生的外祖父。......小舫先生因先君极钦佩文康之为人,故对先君,所谈文康家事甚详。
由此可知,齐如山之父曾经说安水心是文康的化身,熙小舫对齐父所谈文康家事甚详,故齐父对文康是非常了解的,此言应有根据。
回到《儿女英雄传》本身,从安学海的身上,也能处处发现文康的影子。比如安学海因为人刚直,不知贿赂,被河台谈尔音所妒,派他到南河高家堰任职,后因河堤决口,被革职拿问,带罪赔修五千银两。而在文康一生之中,确曾经历过治水与赔修之事。总之,文康将自身的治水与赔修之事加以剪裁,安到了安学海的身上。
太田辰夫曾指出:“作者的思想,在书中安老爷这个人物的行里,有了很生动的表现。”这话可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从安学海身上可以找到文康的影子。另一方面,安学海身上也寄托着文康自身向往而不得的理想。比如文康捐官成为员外郎,安学海则由进士出身;文康晚年诸子不肖,生活困顿,安学海则是教子成名,寿登期颐。侯建看到此点,他指出:“作家从作品上为一厢情愿的发抒,是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主要理论,则安学海之为文康化身,或毋宁说他愿望里的化身,应当无可怀疑。”
人物评价
负面评价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书里的安氏父子、何玉风、张金凤,都是迂气的结晶。......安老爷在家中捉到强盗的时候,忽然想起“伤人乎?不问马”的圣训来了!至于书中最得意的部分——安老爷劝何玉风嫁人一段——更是迂不可当的纲常大义。
正面评价
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思想家周作人:安老爷这个角色在全书中差不多写得最好,虽有点迂阔而很通人情。我曾开玩笑说,像安学海那样的道学家,我也不怕见见面,虽然我平常所最不喜欢的东西中道学家就是其一。此书作者自称恕道,觉得有几分对,大抵他通达人情物理,所以处处显得大方,就是其陈旧迂谬处也总不是令人怎么生厌。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赵旭:文康就提出其理想人格的标准,“儿女无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怜儿女最英雄,才是人中龙凤”。安学海正是这种“儿女又英雄”的理想人物。文康心中的理想人物正是安学海这样由传统道德熏陶而成的具有“忠”“孝”“节”“义”观念的“儿女英雄”式的人物,文康认为这样的人物正是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政权的栋梁,他身上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道德,正是拯救危局的良方。文康开出这个药方是与当时的社会潮流相一致的。作者所塑造的安学海这个理想人物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不容忽视。文康所主张的通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去完善人格,并以此去抗衡并疗救那个日趋腐败的社会的思想观点,正代表着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以此人手来把握其精神面貌,无疑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这也正是对安学海形象加以剖析的意义所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3:32
目录
概述
人物外貌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