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窑是在甘肃省华亭县东部的陇山深处的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今名安口镇,是
甘肃四大古镇之一。
陶瓷文化
纵观历史,不同时期的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其独特造型与装饰艺术也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美学观念。此次展览生活用品种类繁多,如:寿碟、鱼盘、蓝边碗、牛头罐、大连缸、黑釉坛和花盆等。
30年代的白釉褐彩菊花碟,40年代的双耳褐釉罐(牛头罐)、各式油行,50年代的野鸡红罐,它们都极具时代特征,是各时期的典型代表。
1954年,野鸡红罐还因其釉色明亮,质地敦厚,被故宫陶瓷博物院收藏。展柜中还有一件引人注目,器型端庄、体态圆润、色泽鲜红的帽盒,后被人们演化成储物盒,广为使用。
进入60年代,正处全国大炼钢铁时期,安口陶瓷厂生产了一批以陶代钢的产品,有硫酸坛、酒精塔、造纸烘缸等。除此之外,还生产了体积大,容量足,通透性好的大连缸畅销西北五省。
70年代,安口窑陶瓷传承人范通儒在紫砂中加入华亭特有的黄土,烧制的紫砂壶,色泽淡雅、器型独特、外观朴实大方,当地百姓赞不绝口。
80年代,安口窑盛产各式饮器,其中梅花酒具、宝塔酒具因其造型别致、釉色莹润,成为人们馈亲赠友的佳品。
90年代,安口陶瓷厂不再局限于民用陶瓷的制造,开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造型美观,色彩艳丽的陶瓷工艺品,以至于八仙人物、瓷佛像、生肖储蓄罐,花瓶等在普通人家随处可见。滴水观音和反弹琵琶是当时安口窑制瓷工艺达到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反弹琵琶还曾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这里的每一个展品都是时代的标签,它们承载着,记录着华亭的历史文化,也诉说着安口窑的起起落落。而安口窑陶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名噪一时的荣耀和现如今的一声慨叹,它凝结着华亭人勤劳质朴,聪慧善良的优秀品质。一位游客参观后留言说:“安口窑陶瓷馆的开馆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而我们要做的是继承和传承好安口窑陶瓷文化,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文化瑰宝。”
陶瓷名人
安口镇政府的张富宽先生1976年进安口陶瓷厂工作,与陶瓷打了一辈子交道,著有《安口陶瓷史》一书,老人虽年近花甲,但身体硬朗,言语有力、声音豁亮,他就“安口窑”情况向记者详详细细地做了介绍。
张富宽说,追溯安口窑的陶瓷烧造史,可谓沧海桑田,几度兴衰,令人感叹。明代的赵浚谷考证,周时有秦虞阏父在朝作陶正时,曾在华亭烧制过土陶;周代惟襄时就有烧制的瓦瓷、黑瓷,距今已2000多年了。安口窑陶瓷烧造业兴起于唐代,宋元时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为主,技术逐渐成熟。至明代烧制的青花瓷颇负盛名,以“陇上窑”之美名列入全国名窑,达到鼎盛时期,到明末清初,日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