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是指因
非意愿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取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女性
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许多人工流产都是在早孕期完成的,早孕期人工流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手术的方法,一类是采用药物的方法。手术流产根据不同孕周分为负压吸宫术和钳刮术两种,前者可用于早孕10周以内的妊娠,后者可用于早孕10~14周的妊娠。
概念
人工流产是指因非意愿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取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是女性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在正规、专业的医疗场所进行,且有科学完善的流产方案与专业后期护理的人工流产是安全人工流产。与之相对,不安全人工流产指的是由缺乏必要技能的人员实施终止妊娠手术,或者在一个不符合最低医学标准的环境中实施的终止妊娠手术,或者两者皆有。人们对于人工流产的安全性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其风险主要与所使用的方法和妊娠的时长有关。此外,其它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如:法律的限制、安全人工流产服务的可获得性、人工流产相关污名的程度、妇女获取安全人工流产信息的程度以及妇女的年龄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约有2000万的不安全流产发生,其中约有300万是15~19岁的女孩。每年大概有8万孕产妇由于人工流产后的并发症死亡,占全世界所有产妇死亡的13%。由于很多地区的法律限制人工流产,加之文化上的污名、歧视等因素,很多青少年不得不在非正规的医疗条件下接受不安全人工流产。相比于2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因不安全人工流产而死亡或残障的青少年女性比例要高得多。少女常常要比成年女性更晚意识到自己怀孕,因此,希望终止怀孕的少女在妊娠期内接受人工流产的时机也往往晚于成年女性。她们通常对自己在人工流产方面的权利和人工流产后的护理知识缺乏了解。
据我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2005~2017年中国每年平均人工流产784.59万例,其中在2008、2014~2017年间均高达每年900万例。该数据没有统计私人医院或诊所实施的人工流产手术数和个人在药店自行购买药品药物流产的数量,所以实际人工流产数据高于公布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尚纯在介绍中国人工流产现状时指出,中国每年有1300万次人工流产,比卫生统计年鉴上公布的数据约多350~700万次。
2017年,中国与欧盟联合对中国30个省的几百所医院中的青少年人工流产情况进行了横断面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在2370名青少年中,927人(39.1%)进行了重复流产,206人(9%)进行了第三次或第三次以上堕胎。有16名青少年报告了4次以上的流产史(其中1名受访者报告了6次以上)。在研究中,重复流产的青少年最小年龄为13岁。这一结果表明,非常年轻的女性已经面临着非意愿妊娠和随后的人工流产的危险。如果女性在更年轻的时候发生性交行为,她们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更小,怀孕的风险也更大。这一现象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为青少年提供与已婚妇女平等的计划生育服务,促使青少年持续正确使用避孕措施。
分类
手术流产
负压吸宫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已经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临床技术,该手术简单、方便、安全性高,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负压吸宫术的实施方法是将一根吸管放入宫腔,通过吸力将子宫里的胚胎组织吸出。这种流产术适合10周以内的妊娠,实施越早损伤越少。负压吸宫术包括电动负压吸宫术和手动负压吸宫术,其主要区别在于负压吸引器是手动的还是电动的,二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没有很大差别,但相较而言,手动负压吸宫术由于更不容易引起疼痛、出血更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更低等优点而更受欢迎。
钳刮术
当妊娠10~14周时,胚胎会变大,骨头更硬,胎盘与子宫内膜的附着更为紧密,此时流产难度增大,需要使用钳刮术。钳刮术就是在负压吸宫的基础上,使用钳夹和刮取等方式将胎儿取出。由于钳刮术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对机体损伤较大,近年来有医生使用药物配合钳刮术终止10~14周妊娠。这有利于缩短钳刮术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费用低、安全性高,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指用药物结束早期妊娠的方法。临床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使胚胎坏死,通过子宫收缩将胚胎排出。一般的药物流产限定在停经49天内(也就是早孕小于等于7周),最适宜的时间是35~45天。2015年,我国发布了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8~16周妊娠的指南,目前在具备住院及抢救条件的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可以使用上述两种药物终止8~16周妊娠。
药物流产应在具备急救条件(如急诊刮宫、补液、输血)的医疗单位进行,若自行在家服药,可能会延误并发症的识别,或产生后续用药不足等状况。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安全性,甚至导致药物流产失败。一旦失败,必须进行手术。
一般流程
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及避孕史。需要注意以下高危情况:女性年龄小于等于20岁或大于等于50岁、有反复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后半年、哺乳期、生殖器畸形或合并盆腔肿瘤、子宫极度倾屈、有子宫穿孔史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史、带器妊娠及有内外科并发症等。
2.进行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及尿妊娠检查,必要时做B超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念珠菌、清洁度,如结果显示阳性,说明有生殖器官炎症,需要治愈后才能手术。
3.检查心、肺,测量血压、体温。必要时还会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如果受术者两次测量体温均大于等于37.5°C,或者血压过低/高、脉搏过快/慢,则需要暂缓手术。
4.确定以上各项检查均无异常,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进行术前沟通,解除受术者的思想负担,讲明负压吸宫术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签署手术同意书。
注意事项
1.术后需要在医院休息1~2小时,观察出血及腹痛情况,无异常才可以离开。
2.术后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可定期淋浴或擦洗,2周内不得盆浴,1月内不得性交。
3.术后14天和一月复查。如果没有不适,等月经复潮后至少再去医院复查一次。术后2~10天有少量阴道出血是正常现象,如若流血时间长或多于月经量,应及时就诊。
负面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的早孕人工流产安全、有效,但不规范的人工流产会对女性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无论是负压吸宫术还是药物流产,都可能破坏妇女自身屏障,损伤子宫内膜,对生殖系统及其功能产生潜在的伤害。由于不同患者的子宫大小、位置及宫颈口松紧度各不相同,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损伤并引发感染、出血、继发性不孕、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自然流产、早产等一系列并发症,且术后对生殖功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为部分具体影响:
人工流产与盆腔炎性疾病
负压吸宫术前对外阴、阴道和宫颈的消毒,术中探针和吸管进出宫腔的过程,都会使宫颈和宫颈粘液的屏障作用丧失或减弱。手术过程中对子宫内膜不可避免的物理损伤和药物流产后出血及妊娠物的残留,都可能令受术者更容易发生盆腔炎性疾病。
人工流产与继发性不孕
重复性人工流产可能增加继发性不孕的风险。继发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抗体异常等。人工流产次数越多,与继发不孕相关的情况越复杂。
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过程或结局的影响
人工流产后感染可导致附件炎和盆腔炎,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运行,可能会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此外,人工流产还可能增加早产和产后并发症的风险。
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人工流产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沮丧、创伤后应激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杀倾向等的风险增加有关,还可能增加酒精和药物依赖的风险。人工流产后,部分女性的性欲可能会下降,或伴有愧疚感、负罪感,还可能造成与伴侣的关系恶化。需要注意的是,未婚人群的心理状况比一般人群更易受人工流产的影响,这需要对未婚青少年人群进行更多的咨询与教育。
法律法规
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涉及到了与安全人工流产相关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明确提出妇女有不生育的自由,人工流产作为已怀孕妇女不生育的一种方法,也属于妇女的权利与自由。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修正)强调要维护公民生殖健康,禁止非必要的基于性别选择的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对人工流产后的避孕宣教服务进行了规范,以减少女性反复流产的风险,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具体内容如下: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修正)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五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
第五十一条 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育龄夫妻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划生育,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和技术,保障实施节育手术的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国家实行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发展母婴保健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
人工流产是非意愿妊娠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多次重复人工流产严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身心健康。为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预防为主、避孕为主服务落实,指导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即时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减少重复流产,促进计划妊娠,保障妇女健康,国家制定了这一规范。
一、服务对象
怀孕27周内因非意愿妊娠而人工流产的妇女。
本规范中人工流产是指负压吸引术、钳刮术、药物流产、引产等人工终止妊娠。
二、服务目的
(一)提高服务对象及其配偶(伴侣)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服务对象流产后即时和半年内长效、可逆、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避免非意愿妊娠。
(三)降低服务对象流产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保护生育能力,保护妇女健康。
(四)促进有计划的妊娠。
三、服务内容及流程
本规范主要在术前初诊、手术当日和术后随访等环节,明确规范了以上三个环节的宣传教育内容、一对一咨询、指导人工流产后即时落实高效避孕措施等服务。
教育类文件
安全人工流产是处理非意愿妊娠,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术者生殖健康的一种手段。我国各部委颁布的教育类文件中,着重从青春期教育的角度强调生殖健康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提出要开展关于避孕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要求学生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三部文件要求开展青春期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则要求学生掌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优生优育及适宜的避孕方法、了解非意愿妊娠及其应对措施等;《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将“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作为九大核心信息之一,并特别提出了接受全面性教育在维持自身生殖健康方面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初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三(5~6年级)
身体健康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性与生殖健康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相关国际文件
一些国际文件也从女性权利保护和女性生殖健康的角度对安全人工流产这一话题进行了阐述。《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Programme of A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强调了人工流产的安全性问题,并呼吁应为女性提供预防流产服务以及流产后的调理,维护女性生殖健康。联合国发布的《女性生殖卫生指南》(Guidelines on Female Reproductive Health)(2014)从医学角度阐释了预防不安全人工流产,加强人工流产后关爱的办法。儿童权利委员会颁布的第20号一般性意见《关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实现儿童权利》(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during Adolescence)(2016)倡导安全人工流产的合法化,保障少女的权益。具体内容如下:
《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
8.25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应该把人工流产作为计划生育的一种手段加以提倡。应敦促各国政府和各有关的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增强它们对维护妇女健康的承诺,把不安全流产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视为主要的公共保健问题加以处理,并通过扩大和改善计划生育服务减少诉诸于人工流产的情况。非意愿妊娠的妇女应可随时得到可靠的信息、关爱的咨询。防止非意愿妊娠应始终被置于最优先地位,并应竭尽全力消除人工流产的必要性。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人工流产应该是安全的。在所有情况下,妇女都应该接受优质的人工流产并发症治疗。应及时提供人工流产后咨询、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也有助于避免多次进行人工流产。
《女性生殖卫生指南》(2014)
能够获得有关避孕的知识和用具不仅对于确保女性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她们的家庭、子女乃至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指南》介绍了预防非意愿妊娠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性教育、预防不安全流产等内容,并就如何改善生殖卫生用品的供应、为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相关培训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加强产前和产后护理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步骤。
《关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实现儿童权利》
第六十条 委员会促请各国将人工流产合法化,以确保少女获得安全人工流产和术后服务,审查立法以保障怀孕少女的最大利益,并确保在人工流产相关的决策中始终倾听和尊重她们的意见。
《关于性与生殖健康权的22号一般意见》
实践中实现妇女权利和社会性别平等,需要废除或改革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的歧视性法律、政策和做法,也需要消除所有妨碍妇女获得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物资、教育和信息的障碍。为了降低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在包括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所有地区提供紧急产科护理和熟练的助产护理,并预防不安全人工流产。预防非意愿怀孕和不安全人工流产,要求国家正式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以保障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能获得负担得起的、安全的、有效的避孕药具和全面性教育;放宽限制人工流产的法律,通过培训卫生保健提供者,保障妇女和女童能够获得安全的人工流产服务和优质的人工流产后护理,以及尊重妇女对于自己的性与生殖健康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利。
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合理使用安全人工流产方法以应对非意愿妊娠,维持自身生殖健康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性教育中,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涉及到知识要点、相关技能和态度观念。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相关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下的第1个主题“怀孕与避孕”。此外,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下的第5个主题“寻求帮助与支持”,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下的第2个主题“人权与性”中也有相关内容,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非意愿怀孕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能够获取维持自身健康与福祉所需的服务和保护
学习者将能够:
► 识别在非意愿或有计划怀孕的情况下,针对怀孕妇女或少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支持服务(知识);
► 理解不安全人工流产会给妇女和少女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知识);
► 意识到即使发生早孕或非意愿怀孕,怀孕的妇女或少女也应该获得高质量、安全和全面的医疗保健和支持(态度);
► 展示当朋友或爱人经历有计划怀孕、非意愿怀孕或养育子女时,自己如何在健康、福祉和教育方面为她们提供支持(技能)。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有很多地方或国家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提及了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有关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间性儿童的非自愿手术、强制绝育、性同意年龄、社会性别平等、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人工流 产、强奸、性虐待、性贩卖的地方或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人们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和捍卫生殖权利的途径(知识);
► 倡导制定支持性与生殖健康人权的地方或国家法律(技能)。
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对服务机构和媒体等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进行评估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获取优质的信息和服务:
► 列举提供性与生殖健康及权利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机构(知识);
► 描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的个人或机构的特征(包括保密性和隐私保护)(知识);
► 理解人们可以从一些机构获取有关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例如:进行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咨询、检测及/治疗;现代避孕、性虐待、强奸、家庭暴力和社会性别暴力,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后护理,以及污名与歧视等方面的服务)(知识)。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教育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小学性教育中,主要从青少年早孕的角度讲解与安全人工流产有关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在六年级下册介绍了相关话题。
六年级下册“性与生殖健康”单元“预防青少年怀孕”主题介绍了青少年早孕对个人、婴儿和家庭的影响。青春期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青少年早孕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若发生了非意愿妊娠,需要寻求人工流产,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的人工流产是安全的。不能选择非正规的医疗诊所或医生,以免不安全人工流产对自身造成巨大伤害。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青少年怀孕的预防与应对知识。当学生出现了非意愿妊娠时,若不得不寻求人工流产,必须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医院进行安全的人工流产,其正规程序需要学生学习了解。
相关研究
手动负压吸宫流产术优势
手动负压吸宫流产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等普遍常规使用,是国际公认的终止10周内早期妊娠的安全有效、快捷柔适、有益于减低流产伤害的手术方案。我国也于2020年发布了《手动负压吸引流产术(MVA)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专家共识》(修订草案),倡导推广使用手动负压吸宫流产术。
2014~2015年,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组织下,《MVA中国引入性研究》课题通过一系列临床调查,完成了对手动负压吸宫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技术特性、可接受性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证实,手动负压吸宫术的完全流产率与电动负压吸宫术相似,但手动负压吸宫术更不容易引起疼痛、出血更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更低;且手动负压吸引器械为一次性无菌套装,可避免交叉感染,操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更高。
与此相似,美国哈佛医学院妇产科和生殖生物学系劳拉·道奇(Laura E. Dodge)等人研究发现,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门诊手动负压吸宫术较手术室电动负压吸宫术的等待时间更短,患者的体验和接受度都会更好。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女性身体伤害比较
孕育胎儿的子宫腔与阴道仅以子宫颈相隔,子宫颈平时紧闭,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侵入。而人工流产必须先经过金属器械扩开紧闭的宫颈后,带负压的吸引管才能进入宫腔内将植入子宫内膜的幼小的胚芽吸出。即使操作本身不失误,也可能引起子宫颈口松驰及内膜创伤。人工流产后,再次怀孕时胚胎还可能发生自身衰竭而导致流产。药物流产在一些方面优于人工流产:从短期看,与负压吸宫的人流手术相比,药物流产过程中没有严重的腹痛。从远期安全性来看,在未来更少发生先兆流产,产后出血的情况也更少。但早孕药物流产的不全流产率约为5~10%。不全流产可能会造成大出血,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女性生命。出血量虽不多、但持续时间较长的不全流产,很容易造成感染,不仅在短期内会有疼痛、发热等感染症状,更严重的可能导致继发不孕。总而言之,流产作为终止非意愿妊娠及病理妊娠的一种手段,对女性身体伤害常常是远期的。为了避免非意愿妊娠,减少流产,育龄妇女需要坚持避孕,并积极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可靠避孕方法。
流产后关爱服务
国际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流产后关爱服务(Post-Abortion Care,PAC)理念。2002年,国际流产后服务联盟(Post-Abortion Care Consortium)提出PAC的核心包括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社区服务以及流产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其中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是关键的一部分,其关键点在于:强化“立即避孕”的意识、知情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立即落实避孕措施和坚持正确使用。
开展优质而持续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可以降低女性术后不良情绪、缩短阴道流血时间、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同时,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还可以增加流产后使用避孕措施的数量和质量,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提高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