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蔡林格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1945年5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里德因克瑞斯(Ried Innkreis),物理学家,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罗马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科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45年5月20日,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出生于奥地利里德因克瑞斯(Ried Innkreis)。
1963年—1971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物理和数学学院;毕业后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
1971年—1979年,任维也纳原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年,任教于维也纳工业大学
1979年—1983年,任维也纳原子研究所助理教授。
1981年—1983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副教授。
1983年—1990年,任维也纳工业大学副教授。
1988年—1989年,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
1990年—1999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
1998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1999年—2013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
2000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
2004年—2013年,任奥地利科学院(OeAW)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IQOQI)所长。
2005年,当选为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3年—2022年,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
201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罗马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安东·蔡林格在理论和实验上对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做出了贡献:他与合作者在国际上开展中子、原子、大分子的量子干涉实验;实现了无局域性漏洞、无探测效率漏洞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提出并在实验中制备首个多粒子纠缠态(GHZ态),在量子力学基础检验和量子信息中起着作用。从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出发,他和同事系统性地发展了多光子干涉度量学,并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包括:量子密集编码、隐形传态、纠缠交换、纠缠纯化、远距离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和基于纠缠的成像等,其中1997年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工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研究的开山之作。
2003年,安东·蔡林格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奥地利科学院(OeAW)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IQOQI)。
据2022年11月中国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安东·蔡林格已发表论文538篇,共被引用76000余次,其中发表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逾百篇。
人才培养
据2022年11月中国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安东·蔡林格已和中国合作培养中青年学术人才16人,其培养的学生有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小松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安东·蔡林格是国际上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先驱和重要开拓者,他在理论和实验上对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安东·蔡林格是量子信息领域和量子力学基础方面的开拓者,他在量子力学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8:5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