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是一个
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
韩非子·
五蠹》。
成语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
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耕作,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逃,结果一头撞死在了树桩上。他跑过去一看, 高兴得不得了:“今天的运气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扬扬地想:“要是我每天都在这里等着收获一只兔子,那以后就可以不用这么劳累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他放下锄头,每天守在田边的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荒芜不堪。宋国人还在树桩旁边等着,然而再也没有兔子撞死过。
成语寓意
其实,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死在这个树桩上。可是,这个农夫竟然以偶然当作必然,不惜放下农具,任其耕田荒芜,专等偶然的收获。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之财,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一点点地创造的,如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人生就会像这个宋国人的田地一样荒废掉。
人们也经常用这个寓言讽刺那种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不肯积极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获的人们,因此,我们也不应死守教条规矩,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成果。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运用示例
汉·
王充《
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明
汤显祖 《
牡丹亭·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明·
许仲琳《
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