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哲学的眼光》是2004年1月1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米勒。本书的内容充斥着许多交织一起的人物、时间和作者的灵感、发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痛苦而隐晦;巴黎的生存环境有时比美国还糟,但他却感到了一种自由的新生命的呼唤。本书内容随处可见亨利·米勒的生活的影子:纽约的布鲁克林桥、熟悉的无轨电车和街道、大大小小的旅馆商店、巴黎随处可见的难民和无家可归的人,这些当时的社会情况都如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本书中。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张》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苏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
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莱相提并论。
本书从形式上讲是一部杂著,所收文章属于多种类型,如论文、特写、随感和电影剧本等。其内容和所包含的思想与《北回归线》等主要著作并无二致,甚至可以成为它们的注脚。亨利·米勒在小说形式中不宜铺陈的思想,在此得到淋漓畅快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