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防线,是关宁锦防线的北段,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松山、锦州,抵
大凌河。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满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是宁锦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孙承宗辽东经略四年,以练兵、修城为己任,步步为营,渐渐推进,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天启五年,袁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但是袁大人出宁远修锦州是遭到了孙承宗反对的,”关宁防线”和”宁锦防线”是区别很大的。
宁远、锦州的意义在于控制住了几百里土地,使后金不能用这些地来生产粮食,这样虽然大大增加了明朝的经济军事负担,但同样也大大缩小了后金的势力范围减少了其粮食产量,同时又有力牵制住了后金使其无法从容地对朝鲜、毛文龙部以及蒙古诸部下手。
袁崇焕花了巨资先后两次修筑锦州,把锦州修成一条“郑国渠”似的巨坑,擅杀毛帅导致了后金没有牵制,可以远距离作战,如此一来整个“关、宁、锦”变成了一条“马其诺防线”,分别于1629年、1634、1636、1638、1642年先后五次被后金绕道蒙古大规模入塞,掠地千里,横扫京畿。经常有人感慨说袁大人修筑的宁锦防线是“丰功伟绩”,后金努尔哈赤、
皇太极父子两代都没有突破,仔细想一下,已经成为了“马其诺防线”的“宁锦”还需要人家去突破吗?应该说自从皇太极1629年由蓟门入塞开始这条防线就报废了,之后这里不再是什么防线了,而是消耗明朝国力的巨坑,以及后金利用锦州地理缺陷聚歼明军主力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