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根雕
宁海前童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
宁海根雕源于民间。宁海前童民俗博物馆保存的当地制作的《魁星根雕,据考证为明代作品。据宁海地方志载,当地根雕历史可能还要早。
现状
清末民初为宁海根雕的鼎盛期。当时,宁海县城有根雕制作坊(当地俗称“柴株人”)十八家。抗战胜利后,宁海李云波的作品“铁拐李”曾在国民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中,荣获一等奖。当时李云波和华仁寿、华样寿等人的作品,已经很出名。
解放后,根雕艺术一度衰落。改革开放后,宁波市及所属宁海组织多次根雕艺术展,艺人也随之增多。此后不断有人携作品参加市、省及国家级展览,并十余次获奖。
宁海的根雕工艺水平、作者人数以及历史影响,引起中外行家关注。2004年,中国文联在宁海举办的“全国根雕艺术展”,更是提高了宁海根雕的知名度。
宁海根雕亦称树根雕、柴株雕等,素有“根雕之乡”的美誉。光绪《宁海县志》载当地 “古来有人以树艺为生-------”,现存最早根雕作品为明代所制,而其最初创始期可能在南宋之前,可见宁海根雕技艺发轫之早。至清末民初,宁海根雕步入鼎盛期,光其县城内经营根雕的店铺就达18家,1946年时官方曾办过“浙江艺术展”,时宁海人李云波的根雕作品就获得了民国一等奖。但此后却一度衰微,仅少数艺人尚在坚持,进入新世纪后,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现已重现生机。
加工方式
俗话称,根雕之宝,宝在天然。宁海根雕依托当地山区丰富的竹木根资源,以其天然而成的自然美,经人工略加雕饰而成,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它主要选用杜鹃、栎树、青梅桩、黄杨树等树根为原料,浸水去皮,因形加工,雕饰成各种鸟兽、花卉、人物以及风景奇观等等,作为点缀、装饰和观赏品使用,当然好的作品也极具收藏价值。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树根,到雕成一成品,需要选材、构思、处理、初定、造型、打磨、修整和上光等大大小小数十道操作流程。有的作品,好像陈酒,越是精琢细擦,越会显示其的自然魅力。宁海根雕的专业从业人员已发展至200多人,艺人葛安飞被评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和媒体也发表了许多报道文章,但相对来说,其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当地政府正在出台扶持政策以弘扬这一艺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8:23
目录
概述
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