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省全省范围为今日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份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盟全境及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土地面积为233320平方公里。
清宣统三年(
1911年)
辛亥革命,民国元年(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西北军阀
冯玉祥于
甘肃省宁夏地区设置
宁夏道。民国十七年(
1928年)时宁夏升格为省,为当时就任内政部长的冯系人物薛笃弼,提出了
甘肃省分治案,以宁夏、青海距离甘肃省省城太远,交通不使,不易发展为由,提出新设宁夏、青海两行省的提案。青海设省以后,以“甘肃省面积过广,北部阿拉善额鲁特旗及额济纳土尔特旗地方,汉蒙杂处,砌号难治,甘肃省政府鞭长莫长,难以控制”,且“宁夏地方东濒黄河,土地肥沃”,一面“先就宁夏附近之地从事屯垦,一面向阿拉善额济纳地方逐渐开发”。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159次会议中决议
设立宁夏省,行政区域为甘肃省旧宁夏道下辖的8县及宁夏护军使管辖地。民国十八年(
1929年)1月1日省政府成立,省会设于宁夏县。
民国二十三年(
1934年)1月至3月间,爆发了三马据孙之役,双方总共投入了十余万军队,以
马家军的胜利,
孙殿英的败北而告终。
民国三十八年(
1949年)9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
银川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
1954年将北部的“阿拉善和硕特特别旗”与“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即现在的阿拉善盟)及磴口县划入内蒙古自治区,使宁夏版图缩少接近80%的土地。其余20%部分并入
甘肃省,属
甘肃省银川专区。
据不精确统计,清代乾隆时期有1352530人。民国十八年(
1929年)时为704884人,民国二十二年冬时有1353803人。民国三十六年上半年时,有户数136828,人口773325,男性422637,女性350688。下半年时,有户数136921,人口773657,男性422712,女性350945。。
宁夏省初期仅有宁夏、宁朔、灵武、盐池、平罗、中卫、金积、预旺8县,其后设立多个新县及设治局。先后设立有磴口、中宁、永宁、惠农4县及陶乐(后升为县)、紫湖、居延、香山4设治局。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解放军进入银川以前,共辖有1市13县2设治局,另有蒙旗2旗。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全省设置3行政督察区:
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宁朔县,辖
永宁县、宁朔县、金积县、
灵武县计4县。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中宁县,辖
中卫县、
中宁县、
盐池县、
同心县和香山设治局计4县1局。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惠农县,辖
平罗县、
惠农县、
磴口县、
陶乐县计4县。同年5月,由原3个行政督察区改为银南、银北2个行政督察区,银南行政督察区辖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灵武县、金积县、宁朔县、永宁县及香山设治局计8县1局,专署驻中宁县;银北行政督察区辖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县、磴口县和陶乐县计5县,专署驻惠农县。不久后各行政督察区撤销,改由宁夏省政府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