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闻
汉语成语
孤陋寡闻(拼音:gū lòu guǎ wé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戴圣《礼记·学记》。
成语出处
汉·戴圣《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孤陋寡闻”。
成语故事
孟宗,出生于孝感东北部孝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三国时期,这里归江夏郡所辖,在吴国境里。
父亲英年早逝,孟宗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少年时,他在名师李肃名下求学,学习刻苦,才思敏捷,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并且持之以恒。
孟宗的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同时非常善良。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她特地缝制了一床又厚又大的被褥给儿子送去。人们看到这么大的一床被子,都十分奇怪。孟宗的母亲说:“我儿子的同学大多家境贫寒,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结交朋友,这床大被子正好可以让他们一起盖,共同御寒,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
孟宗在母亲言行的感召下,品学兼优,尊师爱友,在学习上帮助同学,生活中照顾学友,这些事迹在学堂广为传颂。一次,同窗好友冷暖课余挑水时不慎摔伤,卧床养病,孟宗就在课余为冷暖补习功课。恰巧那段时间,冷暖的母亲又重病卧床不起,孟宗就解囊相助,请名医为其诊治,亲自热汤喂药,使冷暖的母亲病愈康复。此事不胫而走,冷暖感激,学友感动,大家都对孟宗敬佩有加。学友们都愿意与孟宗亲近,一起讨论交流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孟宗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因此学业大进。他的这些言行还受到了李肃的赏识,李肃更加悉心地指导孟宗的学习,经常指点,使他学有所成。孟宗先是当管渔的官,后来在吴国当了大官——司空。
成语寓意
孤陋寡闻的状态,就是处于停滞状态,并不是说人的知识多少,或者是否优秀。停滞状态有很多形式,人们会因为艰难险阻而停止不前,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因为美好的东西而停止不前。自然地意志是运动存在,而不是某一形式的目地,或者是某一个体一时的愿望,或者一时的美好的认识。一定的认识一定的愿望代表的是个体意志的形式,它只是自然意志特定的变化而不是目地,只有运动之道是一切的目地。个体意志脱离力量运动就是失道,不论是因为善还是因为恶,其现象是停滞不前。此时个体意志只是一个变化,它失去了运动性,那么必然面对的是消亡。
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道理就在于此。朋友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而不再“孤陋寡闻”。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多用作谦辞。
运用示例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
宋·陈淳《与黄寺丞直卿》:“某僻处南限,与同门朋友声问不相接,孤陋寡闻,惟谨守师训而已。”
宋·林之奇《祭陆丈先生文》:“又有琢磨切磋之诲以开其蔽蒙,今其已矣,又将焉从?寡闻孤陋而有疑孰质?离群索居而有病孰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7 16:0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