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效应
心理效应
孤立(Isolation)是指,在一列同质的项目中有一个独特的项目。孤立范式是指在一列项目表的学习中,当某个项目在颜色、大小或类别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项目时,其记忆成绩显著较高。对因该效应实际上是因为孤立了某个项目引起的,所以被称之为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又因该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冯·雷斯托夫(Von Restorff)于1933年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雷斯托夫效应”。
效应分类
有关研究指出,孤立可分为知觉孤立(perceptual isolation)和语义孤立(semantic isolation)。知觉孤立是指孤立项目的某个物理属性(例如,大小,形状,颜色,长度等)不同于背景项目。例如,在一列黑色刺激项目中插入一个红色刺激项目,此为颜色孤立;在一列项目中有一个项目的长度显著长于其他项目,此为长度孤立。而语义孤立是指在一列项目中除孤立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属于同一类别。例如,在多个蔬菜类词汇中孤立一个工具类词。已有研究发现:一些ERP成分(如N200)对刺激的物理属性孤立较为敏感,而另外一些成分(如N400)对语义孤立敏感,还有一些成分(如P300)对二者都不敏感。Nietfeld和Schraw(2002)发现,已有知识和策略训练提高了即时的学习判断监测准确性。Dunlosky等人(2000)曾在12个项目序列中,把孤立项目分别置于第2位和第7位,结果发现,当孤立项目位于第7位时,呈现明显的孤立效应,而当孤立项目位于第2位时,孤立效应则明显。
研究理论
前人对于孤立效应的研究,是从孤立项目的记忆或学习的实际效果的角度进行,主要集中在实际回忆的成绩上表现出来的孤立效应,如果我们将这项研究进行修改,改变为考察人们在回忆前对孤立项目回忆结果的预测,即探讨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显然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学习判断进行探讨,有利于深入揭示学习判断的实质与机制。同时,与进行元记忆监控或学习判断研究常用的范式比较,孤立项目的材料更容易操作、更容易准确地控制其变化,因此,如果以这种孤立材料作为研究学习判断以及元记忆监控的范式,可以更敏感、更有效地探讨材料线索与各种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作用,从而对前人研究的各种分歧及各种观点作出检验。
对孤立现象的多种解释中,“显著性”的解释最为常见。该观点认为孤立项目的显著性引起学习者对它进行更多的加工,从而导致较好的回忆成绩。在Dunlosky等人的研究中,把学习判断值的高低作为度量项目显著性大小的指标。他们在12个项目的刺激序列中,把关键项目分别置于第2位和第7位,结果发现当关键项目位于第7位时出现孤立效应,这意味着外部线索的作用没有被低估,进而质疑线索模型。但其研究并未详细考察不同孤立类型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57
目录
概述
效应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