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孤岛效应就是指因故障事故或停电维修等原因停止工作时,安装在各个用户端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未能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不能迅速将自身切离市电网络,而形成的一个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向周围负载供电的一种电力公司无法掌控的自给供电孤岛现象。
前言
根据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提供的报告指出
一般来说,孤岛效应可能对整个配电系统设备及用户端的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包括:
(1)危害电力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2)影响配电系统上的保护开关动作程序;
(3)孤岛区域所发生的供电电压与频率的不稳定性质会对用电设备带来破坏;
(4)当供电恢复时造成的电压相位不同步将会产生浪涌电流,可能会引起再次跳闸或对光伏系统、负载和供电系统带来损坏;
(5)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因单相供电而造成系统三相负载的欠相供电问题。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并网逆变装置,必须能及时检测出孤岛效应并避免所带来的危害。
检测方法
孤岛现象的检测方法根据技术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被动检测方法、主动检测方法和开关状态监测方法(基于通讯的方法)。
被动检测方法
被动式方法利用电网断电时逆变器输出端电压、频率、相位或谐波的变化进行孤岛效应检测。但当光伏系统输出功率与局部负载功率平衡,则被动式检测方法将失去孤岛效应检测能力,存在较大的非检测区域(Non-Detection Zone,简称NDZ)。并网逆变器的被动式反孤岛方案不需要增加硬件电路,也不需要单独的保护继电器。
(1)过/欠压和过/欠频检测法
过/欠电压和高/低频率检测法是在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幅值和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时,停止逆变器并网运行的一种检测方法。逆变器工作时,电压、频率的工作范围要合理设置,允许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正常波动,一般对220V/50Hz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工作范围分别为194V≤V≤242V、49.5Hz≤f≤50.5Hz。如果电压或频率偏移达到孤岛检测设定阀值,则可检测到孤岛发生。然而当逆变器所带的本地负荷与其输出功率接近于匹配时,则电压和频率的偏移将非常小甚至为零,因此该方法存在非检测区。这种方法的经济性较好,但由于非检测区较大,所以单独使用OVR/UVR和OFR/UFR孤岛检测是不够的。
(2)电压谐波检测法
电压谐波检测法(Harmonic Hetection)通过检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总谐波失真(totalharmonic distortion-THD)是否越限来防止孤岛现象的发生,这种方法依据工作分支电网功率变压器的非线性原理。发电系统并网工作时,其输出电流谐波将通过公共耦合点a点流入电网。由于电网的网络阻抗很小,因此a点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通常较低,一般此时Va的THD总是低于阈值(一般要求并网逆变器的THD小于额定电流的5%)。当电网断开时,由于负载阻抗通常要比电网阻抗大得多,因此a点电压(谐波电流与负载阻抗的乘积)将产生很大的谐波,通过检测电压谐波或谐波的变化就能有效地检测到孤岛效应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非线性负载等因素的存在,电网电压的谐波很大,谐波检测的动作阀值不容易确定,因此,该方法具有局限性。
(3)电压相位突变检测法(PJD)
电压相位突变检测法(Phase Jump Detection,PJD)是通过检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变化来检测孤岛现象的发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通常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模式,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出电流电压(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当电网断开后,出现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单独给负载供电的孤岛现象,此时,a点电压由输出电流Io和负载阻抗Z所决定。由于锁相环的作用,Io与a点电压仅仅在过零点发生同步,在过零点之间,Io跟随系统内部的参考电流而不会发生突变,因此,对于非阻性负载,a点电压的相位将会发生突变,从而可以采用相位突变检测方法来判断孤岛现象是否发生。
相位突变检测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但当负载阻抗角接近零时,即负载近似呈阻性,由于所设阀值的限制,该方法失效。被动检测法一般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然而当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与局部电网负载的功率基本接近,导致局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变化很小时,被动检测法就会失效,此方法存在较大的非检测区。
主动检测方法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是指通过控制逆变器,使其输出功率、频率或相位存在一定的扰动。电网正常工作时,由于电网的平衡作用,检测不到这些扰动。一旦电网出现故障,逆变器输出的扰动将快速累积并超出允许范围,从而触发孤岛效应检测电路。该方法检测精度高,非检测区小,但是控制较复杂,且降低了逆变器输出电能的质量。目前并网逆变器的反孤岛策略都采用被动式检测方案加上一种主动式检测方案相结合。
(1)频率偏移检测法(AFD)
频率偏移检测法(Active Frequency Drift,AFD)是目前一种常见的主动扰动检测方法。采用主动式频移方案使其并网逆变器输出频率略微失真的电流,以形成一个连续改变频率的趋势,最终导致输出电压和电流超过频率保护的界限值,从而达到反孤岛效应的目的。
(2)滑模频漂检测法(SMS)
滑模频率漂移检测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SMS)是一种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它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使其与公共点电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以期在电网失压后公共点的频率偏离正常范围而判别孤岛。正常情况下,逆变器相角响应曲线设计在系统频率附近范围内,单位功率因数时逆变器相角比RLC负载增加的快。当逆变器与配电网并联运行时,配电网通过提供固定的参考相角和频率,使逆变器工作点稳定在工频。当孤岛形成后,如果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有微小波动逆变器相位响应曲线会使相位误差增加,到达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点。新状态点的频率必会超出OFR/UFR动作阀值,逆变器因频率误差而关闭。此检测方法实际是通过移相达到移频,与主动频率偏移法AFD一样有实现简单、无需额外硬件、孤岛检测可靠性高等优点,也有类似的弱点,即随着负载品质因数增加,孤岛检测失败的可能性变大。
(3)周期电流干扰检测法(ACD)
周期电流扰动法(Alternate CurrentDisturbances,ACD)是一种主动式孤岛检测法。对于电流源控制型的逆变器来说,每隔一定周期, 减小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 则改变其输出有功功率。当逆变器并网运行时, 其输出电压恒定为电网电压;当电网断电时, 逆变器输出电压由负载决定。每每到达电流扰动时刻,输出电流幅值改变,则负载上电压随之变化,当电压达到欠电压范围即可检测到孤岛发生。
(4)频率突变检测法(FJ)
频率突变检测法是对AFD的修改,与阻抗测量法相类似。FJ检测在输出电流波形(不是每个周期)中加入死区,频率按照预先设置的模式振动。例如,在第四个周期加入死区,正常情况下,逆变器电流引起频率突变,但是电网阻止其波动。孤岛形成后,FJ通过对频率加入偏差,检测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的振动模式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振动模式来检测孤岛现象是否发生。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振动模式足够成熟,使用单台逆变器工作时,FJ防止孤岛现象的发生是有效的,但是在多台逆变器运行的情况下,如果频率偏移方向不相同,会降低孤岛检测的效率和有效性。
其他方法
孤岛效应检测除了上述普遍采用的被动法和主动法,还有一些逆变器外部的检测方法。如“网侧阻抗插值法”,该方法是指电网出现故障时在电网负载侧自动插入一个大的阻抗,使得网侧的阻抗突然发生显著变化,从而破坏系统功率平衡,造成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
还有运用电网系统的故障信号进行控制。一旦电网出现故障,电网侧自身的监控系统就向光伏发电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以便能够及时切断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电网的并联运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9 19:03
目录
概述
前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