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症
大脑失调症状
孤僻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脑失调症状。注意:它是一种失调,而不是一种疾病。这种失调到底有多普遍呢?人们对孤僻症患病率的评估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临床标准。
症状
孤僻症患者具有三种典型症状:较差的社会交互性,口头和非口头交流障碍,不寻常或严重受限的行为和兴趣。更具体一点说,患有孤僻症的人可能更热衷于自己的想法,不能进行社会活动;他们可能还会有行为问题和语言障碍(如模仿语言)。另外,患有孤僻症的人常常会对声音、感知和其他感官刺激做出异常的反应。
易发族群
孤僻症通常出现在儿童期的前三年中,并会在人的一生中延续。在很多儿童患者中,这些症状会随着外界的干扰或年龄的增长而得以改善。有些孤僻症患者最终会在正常和几近正常的状态中度过一生。有时候,可以将众多的孤僻症症状归类为泛自闭症障碍综合征或心脏神经官能症
这种分类符合这样的理论:孤僻症患者通常会几种疾病并发。大约1/3的患有泛自闭症障碍综合征的儿童最终会患上癫痫症。有严重的认知问题和猝发中风症状的人患上这种病的风险性是最高的。不过,不用担心,患有孤僻症的人还是有希望过正常生活。
形成原因
创伤经验
研究表明,父母离婚是威胁当代儿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嘲讽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境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缺乏母爱或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变得畏畏缩缩、 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交往挫折
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力和方法,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如耻笑、埋怨、训斥,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染色体异常
WebMD医学新闻2003年9月23日:伦敦儿童卫生研究所David Skuse教授发现,X染色体上某一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区段发生变异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性更容易患孤僻症。有关研究报告日前已呈交于英国科技学会年会上。
研究人员早就怀疑孤僻症可能与性染色体有关,因为男孩的发病率通常要比女孩的高10倍,而且前期研究也表明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迄今尚未确定任何一个特定的基因。Skuse教授及其同事在该项研究中是以特纳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因为她们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而且和男性一样更容易患孤僻症。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对恐惧的感知能力要明显低于普通妇女的。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种对恐惧的感知能力下降与X染色体上控制杏仁体的部分区段发生的异常有关。专家们同时也强调指出,尽管已经确定了与该病密切相关的X染色体异常区段,但由于其中含有多个基因,要想最终弄清楚究竟是哪个或哪些基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虽然导致孤僻症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有科学家认为其中存在基因因素,也有可能是某些条件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乏脂肪酸可能引发孤僻症。
网络孤僻
网络孤僻症是指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淡化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现障碍、异常动作以及复杂多样化的行为。
一项调查还显示,“上网强迫症”与“网络孤独症”已成为青年两大最常见症状。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34.4%的人坦言自己就有“网络孤独症”。一项研究社交网站利弊的报告指出,沉迷于社交网络的虚拟社会,可能导致人们对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安全感的下降,更有甚者,会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交往障碍。
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专家认为,迷恋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产生的精神上瘾就如同吸毒、赌博一样危害性极大,而且难以根治。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容易把网络作为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聊天、游戏得心应手,对现实世界里的事物和人际交往却毫不关心。不少“网虫”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老师、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通过讲述一些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与危害性,从而达到理性使用网络的目的。
克服方法
1.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 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 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 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 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
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 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 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 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6:54
目录
概述
症状
易发族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