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厚焘(1865-1948),字瀛山,号今啬,别署刦后桃,江苏常熟人。工画,山水尤佳,多阅元、明名迹,艺益进;花卉亦楚楚动人,皆以意笔为之,有陈白阳遗韵;精鉴赏,富收藏金石、书、画,工治印。
简介
瀛老甚少作大幅,亦不作人物、花鸟、虫鱼之属。惟曾为先父作一扇,几张梧桐叶,遮映一个月亮,澹雅无俦,题为「旧时月色」尚系早年之作。晚年索润甚高,且懒散不画,必再三催索而得之。以故为人所宝,然每件必精,渠作画时,用常熟三元堂特制之小羊毫。仅点皴时偶用硬笔,其他渲染钩勒,多用羊毫。与溥心畲先生以小楷狼毫钩勒树石,正反其道。可见艺术之道,各有所通,未能执一而论。瀛老晚年有几个学生,成就最佳者为屈尚渔,其次金易占、徐迁,还有一位女学生陆怀珠,後嫁金易占,早卒。徐尚渔外,怀珠之画,面貌极似乃师,惜早卒耳。民国三十六年,我从天津南返,回至家乡,尚在街头遇见瀛老。其时彼年已八十六七矣,画山水者多长寿,其信然耶?又瀛老之兄字冠山,为收藏碑拓专家。冠山的儿子叫怡仲,久居湖北,曾学戏於朱素云,雉尾小生,为江南独步。
季厚焘兄弟四人,厚焘、厚堃、厚基、厚鎔;父亲季邦桢,伯父季纶全;祖父季念诒,陈彝、张彭年是其舅父;曾祖父为文敏公季芝昌;季麟为季芝昌之父,季熙为其祖父,季愔是他的曾祖父。
其弟季厚镕随其学习书画,号子陶,别署太公执钓竿人,古今镕,江苏常熟人。入民国後,子陶尚留发辫。居住在常熟虞山西麓之邹巷藤溪。曰“古藤别墅”。邹巷古藤,相传系数百年前物。蜿蜒盘兀,极为奇观。先生居住其旁,并筑一庙。曰“古今三庙”,祀巫咸、虞仲、吴王周章三人。大约另一部份是季氏的祖先,所以称为“古今三庙”。而所作书法署名,却都写作“古今镕”一般人不知作何解释。藤溪之傍,有一山洞,曰“老石洞”,洞口甚巨,其中黝黑如漆。其外山泉点滴,藤萝密布。相传其洞通至甚远,皆荒诞不经之言。惟入内须秉烛而行,愈入愈窄,须蛇行而进,时有蝙蝠飞出,气味甚秽,究莫能测其底也。 子陶先生工篆、隶,能以帚作近丈大字,因虞山老石洞有其镌篆“仙乎”,人称为“季仙人”,实则,“季山人”之讹。所居琳琅四壁,写擘窠隶书,雄浑庄重,举世无匹。
子陶先生能刻三四寸见方钜印,若汉石阙。所题边跋,必作工楷,凡寸余大楷书,必立而书之,运笔中锋,安详妥贴,无出其右。有侍往谒,见先生书桌旁地上堆积整张八都纸(学书纸)凡二三尺高,所临玄秘塔及九成宫无丝毫松懈处。且笔已渐秃,因秉笔关系,仍见其工。每笔力透纸背,且竖划处微见抖擞痕,实为难得。游於四方之人迄未见有如此功力。先生为人作书颇多,喜署宣统年号,亦奇人也。兼工词文琴韵,诗亦庄重有法,不常入城,即与瀛山先生虽属兄弟,亦不常见面,抗战时逝世,年七十余卒。
季厚焘和季厚镕的父亲是季邦桢,季芝昌之孙。同治十二年进士,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为从二品官员,亦有政绩。清光绪十二年(1886),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季邦桢、原津海关道周馥、天津道万培田三位外籍宦津官员,联合请示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建立一所专门收教外籍生员的书院。经李鸿章同意后,周馥等随即在三岔河口水师营东(金家窑大街东口)建立了集贤书院。成为天津第一所,也是惟一的一所旅津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十八日该书院改为北洋高等学堂。不久,该学堂迁出,外籍官绅停止捐资,书院旧址荒废。后改为北洋官报局,现仅留有历史地名“官报局胡同”。
季厚焘和季厚镕的祖父季念诒,字芑伯,号君梅,生于江苏江阴,道光30年(1850年)庚戌科2甲17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总纂《南通州志》和《道光江阴县志》,历任南通紫琅、求志书院及江阴礼延书院山长。庚戌翰林,甫留馆,即乞养;归,遂不复出,主讲江阴书院。有三子,其长公官两浙盐运分司,其次公官长芦盐运使。
曾祖父季芝昌(1791--1860),是季陵第三十世孙,清代军机大臣,字仙九,一字云书。在道光皇帝病危后,季芝昌又作为“顾命大臣”扶持咸丰皇帝登基。咸丰元年(1851)季芝昌出任闽浙总督,赏戴花翎,代理福州将军等职。咸丰三年季芝昌因病辞职归里。咸丰十年(1860)病逝,谥“文敏”。季芝昌工画兰,著有《丹魁堂诗集》、《外集》、《诗赋合钞》及《怡云馆试贴》等,还自订《年谱》并附有《感遇录》一卷,记述受皇上各种宠遇的感受。
代表作品
季厚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