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人性之所以为善,一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是一种伦理心境,属于社会属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特别是理解伦理心境如何是后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论之谜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作者特别强调,儒家性善论与西方道德哲学有很大差异,以康德道德哲学来研究性善论,只能将其掩盖在西方哲学的阴影之下,不可能准确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扬其独特价值,彰显其特有光彩。
杨泽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参军,长年坚持自学。1986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读博士,199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部队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001年正式到复旦大学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孟子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十年来转向现代新儒家研究,著有《
牟宗三三系论论衡》(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杨泽波同志此书,无流俗市侩之气,亦非经生诵习教条之作,而力求自辟蹊径,谈自己的真切见解,所以使读者感到新颖可喜。 ——冯契 杨泽波在这部书中较具创见的是他自创的“伦理心境”这个名词……颇有新意,不失为解释孟子性善论极具启发的概念。 ——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