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xiào fú, 指居丧期穿的
白布或麻布丧服(中国)或黑衣(西方);亦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
释义
[mourning dress] 居丧期穿的
白布或麻布丧服(中国)或黑衣(西方)
出处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余恨》
例句
1、居丧时穿的白布或麻布丧服。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生]门闾旌表感吾皇。[旦、贴]孝服今朝换吉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
薰香。
《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我十三妹今日理应在此
看你两家礼成,只是我孝服在身,不便宴会。”
《天雨花》第八回:“休说别样,单只麻布、白布,
襄阳城内收买一空。唤了百十名
成衣匠做孝服。”
2. 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余恨》:“同归故里守孝服,今日双亲来庐墓。”
明
冯梦龙 《
喻世明言》第一卷:“自古
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暑往寒来,早已孝服完满。”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六回:“虽是我们年轻,已经是二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况且孝服未满:陪着
老太太玩一夜是正理。”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后来守制三年,不便婚娶;如今孝服已满,目下就要迎娶过门。”
孝服说明
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于情分皆当为之服,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义服者,亲虽异于所生,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指公爹)服斩之类,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于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长孙为祖父母承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杀而分有所制,故自重从以轻,如出嗣之子及女子已嫁为父母服降服之类也。
丧服等差
兹将丧服等差列之如下:
(一) 斩衰(读cui)服,三年之服生麻布,旁及下际不辑之,麻冠、苘︵qing︶履竹屐,妇人麻履不杖余同。五等丧服中最重的一等,以极
粗麻布制作,衣边不缉(不
缝边)。
(二)
齐衰杖期、不杖期,一年之期服熟麻布,旁及下辑之,麻冠苘草履桐杖,妇女麻履,余同。次于斩衰,为丧服第二等,根据亲疏关系分为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缝衣边。
(三) 齐衰五月、三月服,服熟茼麻布冠 经
草履 其妇人麻履。
(四) 大功,九月之服,服粗
白布冠经,其妇服兰布缘履。次于
齐衰,为丧服第三等。大功及以下都不用杖。
(五) 小功,五月之服,服稍细月白布冠经,其妇服履同右。次于大功,为丧服第四等。
(六)
缌麻,三月之服,服细白布经带,其妇服素履无饰。
袒免,(免音问)袒谓袒生上服,免谓以
尺布围发,乃丧服三轻也。
孝服颜色制度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
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
草鞋,女性穿布鞋。
五服解释
简介
平常说到人的
亲缘关系时,总以出没出五服相论,五服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五服就是五世、五代或五辈也,其实是不对的。还有人说五服即
九族,也不全对。五服源于九族,具体又与九族亲属不尽一致。九族是自高
曾祖父而身,自子孙至曾、玄孙(古籍中也作元孙)的
血亲,而五服是
封建社会根据九族以内的血亲关系规定的
丧服制度。具体是丧服分为五等,为“斩衰一,
齐衰二,大功三,小功四,
缌麻五”之五个丧服(也作孝服)等级,父为子服齐期,
亲兄弟也服齐期,而亲侄为其叔也服齐期,孙为祖父还是服齐期,因此仅从丧服或曰五服服色上很难看戴孝者,与被孝者之间的关系,而九族称谓可以明显看出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上面情形可知,五服更不等于五世、五代和五辈。
那么,人们常说的“我跟某某是五服兄弟”、“我与某某是四服兄弟”、“我们都还没出五服”是什么意思呢,通过
九族五服图可查出第五等服的兄弟是指同一高祖不同曾祖的弟兄;四等服兄弟是指同一曾祖不同祖的兄弟;没出五服指在九族服制图以内的人。可以说单从几等服没法辨明谁为谁穿孝。
五服实际上是四代,区别在于一服和二服,因为古代一夫多妻,因此同代人有同父异母、同父同母的区别。具体计算方法:同父同母为一服;同父异母是二服,祖父及以上不再区别女性长辈,同一祖父都是三服,同一曾祖父是四服,同一
高祖父是五服。
五服展现了
血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同父同母最亲,同父异母就远了一步,比如《红楼梦》中的
贾宝玉与
贾环、
探春,虽然同父,但不同母,血缘关系远了一步,是二服的关系,贾宝玉与
贾元春、贾环与探春,才是一服的关系。
服制不是某一家族规定的,更不是哪一村社规定的,它是
封建时代法律所定,我们现在所衍传的服制是大明礼律,这些东西早已成为一种
民族文化和传统,它已远远超出了哪个朝代。可说是早已成为各个姓氏的统为认可的氏族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五服图
通过五服图可以显示,自身(服孝者)为父母服斩衰三年,为祖父母服
齐衰一年,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而高祖父母为齐三月。为生子服期年,子妇大功,为长孙期服,为众孙大功……
从图中可查本身为任一
九族亲属的服丧等级。应该指出的是二等丧服包含齐期服、齐五月、齐三月。另外还分杖期和不杖期,期即一年,杖期指在
丧仪中持杖,不杖期,指在丧仪中不持杖。本身为晚辈服齐期服时,本身有直系长辈者不持杖,本身无直系长辈者须持杖。齐期五月与齐期三月,只用于
直系亲属,而大功九月小功五月则只用于旁系
近亲属和直系
卑亲属。
缌麻,五服之中最轻者,三月之服。另外五服之外还有袒免亲,袒免(音慰)《礼记头传》说丧服之轻者。袒露大臂;免,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却向后绕于髻。
九族五服图
《例言》中“谨遵开派,便数典也。自明奉旨世袭以来,谱均以宗圣为一派。凡算子孙若干代数均从此起,自此以上溯至封鄫之曲烈,计五十八代,另图于 前,号曰“谱源”。兹敬守之,不敢有易,以便数典。凡数代数,要连本身,查五服图便知。”
九族中,纵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 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
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 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始、祖始、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
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
侄孙妇、
堂侄孙姑、侄孙女、 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
周礼血缘关系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
下衣则叫做裳。斩榱
上衣下裳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
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
高祖母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
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子、孙女的孝
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 图案。按亡人性别,
男左女右重孙子 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可见传统礼仪是根据丧服的质料和穿丧服的时间长短,来体现
血缘关系灵堂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通常是在告别死者、悼念亡魂时,左胸别一朵
小黄花,左臂围一块
黑纱。有些妇女死了亲人在
发际插一朵白绒花。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丧服,要大大简化了。 谊有亲疏,服有轻重,特录《文公家礼五服图暨大律纂修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