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妇河,古称袁水、陇水、笼水,又名孝水,清朝改称孝妇河。入渤海河流小清河支流。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神头群泉,流经博山区、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邹平市,在邹平市北部分股:一股经胜利河(系孝妇河分洪河道),由南向北在邹平西北部辛庄村西入小清河;另一股入桓台县,穿马踏湖,经预备河在博兴县付家桥村东入小清河。全长135.9公里,流域面积1705平方公里。
名称由来
孝妇河古时有孝水、笼水、陇水、泷水、袁水各名。诸多名称与
颜文姜有关(颜文姜祠所在处的灵泉为源头之一)。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笼水古名孝水。齐孝妇颜文姜事姑至孝,远道汲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非意相供,值姜不在,私入姜室,去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田宅,故俗亦呼为笼水。”(原载于南朝《舆地志》);《水经注》载:“陇水南出长城中,又作泷水。”宋熙宁六年《增修孝妇庙碑》载:“目其地曰颜神,水曰孝水。”由此可见,宋代已名为孝水,清朝又演变为孝妇河了。民国二十年(1931年)《博山乡土志》载:“陇水、泷水自昔无定。后人好异,独喜缉笼之说。袁水古有是名,取义不可考。河名诸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今人均呼为孝妇河。”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孝妇河干流始于博山区神头群泉,其上有岳阳河、白阳河两支流。岳阳河发源于博山区岳庄东大崖顶西麓,东西流向,至神头长14.8公里。白阳河发源于博山区城西南禹王山北麓,至神头与岳阳河共同汇入孝妇河干流。长14.5公里。
孝妇河自南而北,穿过博山城区,经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在周村区袁家庄西约500米处出境入邹平县。
在邹平县,孝妇河在周村区大七里庄北入县境,流经县境东部,绕长山城经永池、甘埠、吕家,再北行经毛张、赵旺、西夏,至北绳东行入桓台县境。县内流程22.9公里。流域面积172平方公里。在吕家庄东分为两股:一股为1966年新开挖的胜利河(系孝妇河分洪河道),由南向北在邹平西北部辛庄村西入小清河;另一股是流向东北的老河道,在邹平县绳村东入桓台县。该河从岳阳河源头至河口全长135.9公里,流域面积1705平方公里。其中,淄博市境内长108.6公里,流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
孝妇河至桓台县,清顺治年间,河道在岔河村北入小清河。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改道于邹平县绳家庄东入境,经西辛,在里仁村南折入西猪龙河,汇于
锦秋湖。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改由顺河庄东流,在陈桥村南与西猪龙河相合。民国初年,又改由东宰村北入境,经陈庄,在傅桥村西北注入西猪龙河,汇于孝妇河二支流;又经高王,荆家村西北折转东北至伊家村注入马踏湖,穿过
马踏湖,经预备河在博兴县付家桥村东入小清河。境内长25.7公里,流域面积1214平方公里,排洪能力50~60立方米/秒。
河道特征
孝妇河干流河宽:博山段20~30米,从淄川区至周村区在100米左右,桓台段在50米左右。河道纵坡上陡下缓,平均比降5.6/10000。
水文特征
周村区袁家庄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51亿立方米,径流深137毫米。行洪能力:博山城区段为211立方米/秒;淄川至周村袁家庄段达500~700立方米/秒;桓台木佛闸以上段为60立方米/秒,桓台县木佛闸以下段为30立方米/秒。
孝妇河过去由于受神头、秋谷、良庄、饮马、龙泉等泉群的补给,常年流水不断,水质良好。20世纪70年代后,因降雨量偏少,上游诸泉群已经干涸,加之沿河两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日益增多,水质严重污染,成为博山、淄川、周村等区的主要排污干道。
12月初结冰,次年2月中旬解冰。1960年代末,平水期水深0.5~1米,流量0.5~3立方米/秒,流速0.8米/秒;汛期水深2~3.5米,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流速2~3米/秒。汛期山洪暴发时,以每秒2~3米的流速从博山自南而北倾泄,24小时内,水头即流入境内。水涨湍急,每小时上涨1米左右;落水迟缓,每小时仅下降0.3米。河水涨至3.5米,流量增至70立方米/秒,即泛滥成灾。1545~1964年,出现特大洪峰10次,以1948年8月10~25日最为严重,境内河段决口13次,岔河、田庄、滨湖3个区的15.8万亩粮田被淹,减产5成,其中绝产的占45.5%。滨湖区水没台田,室内水深过膝。1960年代末,源截河涸。只有孝妇河二支流下游接引清济湖干渠,常年有水。
主要支流
补给支流
孝妇河支流较多,左岸主要有范阳河、泔沟,右岸主要有般阳河、漫泗河、西猪龙河等。
七星河,发源于淄博经济开发区灵沼村,之所以叫做“七星村”是因为流经开发区灵沼、前孟、后孟、周家、高家、井家河、望娘沟、西谭、东谭、双阳镇坡子庄等7个一般村后汇入孝妇河,全长7.07千米,流域面积13.65平方千米。杏山水库位于七星河上游。
漫泗河,发源于淄川区黑旺镇朱水湾,在傅家镇的黄家村北汇入孝妇河,张店区境内全长6.78公里。
般河,也称般阳河,发源于淄川区东坪镇龙凤山,流经淄川区西河镇、龙泉镇、经城南镇进入淄川城区南部后汇入孝妇河,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
范阳河,系孝妇河最大支流,它又有两支,其西支为大,称白泥河,发源于邹平县白云山跑马岭南麓,在周村区王村北进入淄博市,于淄川区前太村东汇入萌山水库,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南支名汩阳河,源于博山区蕉庄镇刁虎峪西南一带,向北流至淄川区商家镇馆里村东入萌山水库,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两支汇流穿过萌山水库流向东北,至张店区胶济线马尚铁桥南汇入孝妇河。河道全长48.3公里,流域面积371.5平方公里。其正源白泥河长21.5公里,河宽20~60米不等,河深1~3米。萌山水库以下,河宽由60米左右,向下游逐渐缩窄为30米左右,河深3~5米,纵坡比降1/500~1/1200。该河下游段行洪能力近300立方米/秒。
(西)潴龙河,又名西大围子沟。原系郑潢沟支流,系白云山北麓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弯多狭窄。古时注入笼水,故名注笼河,谐称潴龙河。源自张店区马尚村西杨家峪,向东北流经西庵、乔家、岱家、大河崖、礼参,转西北行,至颜家桥转东北行,经旧口至朱家套注入杏花河。河宽7米,深2米,全长33公里,过水流量3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58平方公里。1964年冬,潴龙河改道,由岱家村南经二槐东北行,经黑土坡、大小果园、乐礼村至长山镇茶棚南入孝妇河。新潴龙河底宽 6米,深3米,过水流量40立方米/秒。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自改道后,岱家以下原河段遂废。
新月河,亦称月河,又名白条沟,是一条古河道。纳南山之涧水,至见埠、柳泉一带合流,北至月河村北,曲流于黄山东南,如月半规,故名月河。再东北行至新民村北,至三岔河入潴龙河。原河道是条小沟,深不到2米,底宽0.5米,春冬仅有一线细流,过水流量15立方米/秒。1965年秋,整修月河,加深加宽,由石家村东改道注入孝妇河,始称新月河。新月河自邹平镇侯家村南,向东经月河、石家、礼参乡莲池、祉房、邓家折东北至山旺埠东入孝妇河。新月河底宽8米,深2.5米,全长12.5公里,过水流量40立方米/秒。新月河主要拦截南部岭坡洪水,减轻杏花河排洪压力,属季节性河流。
老坞河,原称系河,为古河道,是时水枝津,又称时水,出自博山齐城西南之寒泉,因经梧台,又名梧河,坞由梧的谐音而来。老坞河本为古时水下游故道,1976年改为创业河,为孝妇河一支流。源于苑城村西,东西流向,流经西庄、苑城、小张、董家、后麻、演马,至柏林南入桓台县境后注西潴龙河。河道上口宽20米,底宽8米,深3.5米,全长7.6公里,过水流量40立方米/秒。老坞河有5条分支,即胜利渠、董家西沟、董家东沟、双庆沟、循环沟等,均系人工开掘的排灌两用河道,总长18公里。
中心沟,系1975年新开挖河道,南起前石村,经邹平三鲍、大由、高王入老坞河。全长8公里,河宽15米,深3米,过水流量10立方米/秒。
泔沟河,又名鱼子沟,源于白云山南麓,东流由临池乡南北寺,至大临池东北和古城西两经淄博市周村区,至沈家庄再入邹平县境,于长山城西南入孝妇河。泔沟河宽20米,深4米,全长26.5公里,邹平县境内长9.5公里,过水流量3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该河系排洪河道,全年多处干涸状态,雨季方见流洪,途经周村区的河东、丁家、周村和县内古城4座水库。
米沟河,源于周村区八里乡凤山东麓,北流经周村、大房村北入邹平县境,于长山镇南汇入孝妇河。河道宽8米,深2米,全长14.85公里,县境内长3公里,过水流量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4.59平方公里。
韩信沟,又名白石沟,亦名寒心沟,源于周村区胥家村洼地,北流至大姜村西入邹平县境,至石官村西新老白沙沟汇入,折东北注入桓台县西潴龙河,再北行汇入孝妇河。境内长7公里,河形极不规则,河道上口宽42米,底宽3米,深1米似槽形洼地。
白沙沟,又名白蛇沟,源于淄博市马尚村西,原系一条小沟。建国后,马尚区掘宽改为灌溉渠道,下游在邹平县境内改为排洪河道。入境后,经田家庄东折北行,至石官村西注入韩信沟。县境内沟宽15米,深2米,长4.1公里,过水流量15立方米/秒。
分洪河道
胜利河,系孝妇河分洪河道,始挖于1950年,取胜利建国之意而命名。由邹平县吕家庄利群闸分出,由胜利闸连接孝妇河,北行纵贯焦桥乡中部,于四马村北东折至桓台金家渡口入小清河,全长21公里。原河道在西辛村南折转东北入小清河,1966年改道于西辛村西北入小清河,南北流向。改道后胜利河全长17.5公里,河口宽25米,深3米,行洪流量为16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桓台境内长3.8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60立方米/秒,属人工开挖的季节性河流。胜利河河道宽直,泄洪流畅,汛期可开胜利闸分泄孝妇河洪水。
预备河,始凿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是境内地表水主要出口河道。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县朱仕琪曾率民众疏挖河道,整修河堤。尔后,屡浚屡淤。该河始于马踏湖,入博兴县,至广饶县北营村入小清河。原河道境内不足1公里,河道断面小,行洪能力差。为提高泄洪排涝能力,1968年夏,自北夏庄又向西延伸至傅庙村西北,与湖区十五号沟相接。境内总长10.53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1985年前后,经过4次治理,挖成了东西横穿马踏湖的主要河道。河口宽16~47米,堤距25~50米,底宽8~20米,底高程5~4米,河槽深2.5~3.5米,堤顶宽5~8米,堤顶高程8.6~9米,行洪标准20立方米/秒。成为渲泄淄博各河道汇入湖区积水的骨干河道。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境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与博兴两县交界处,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洪冲积与黄泛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以荆(家)夏(庄)公路(俗称馑饥岭)为界,路南为锦秋湖,路北为马踏湖,因两湖彼此衔接,融为一体,故统称为马踏湖。地势呈槽状东西向条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缓倾,西南部海拔9米左右,东北部7米以下,湖底5.7~6.8米,地面坡降1/2500~1/3500。地跨起风镇7个自然村,荆家镇18个自然村,田庄镇13个自然村和邢家乡6个自然村。整个湖区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6.5公里,总面积124.255平方公里(其中锦秋湖81.1725平方公里,马踏湖43.0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38%。
大寨沟,原名四河寨沟。1963年冬,由唐山、果里、周家、桓城4公社疏挖,东起乌河,西至新城三岔湾,沟底宽1.5米。1966~1976年,先后4次拓宽挖深,投工135.16万个,挖土178.74万立方米,沟底宽5~8米,高程14.5米,设计水深3.3米,流量30立方米/秒,新修、翻修建筑物23座。1977年6月,又拓宽新城三岔湾至孝妇河益民闸南北沟。大寨沟总长达26.7公里,横亘县境南部,沟通了乌河、涝淄河、东、西猪龙河和孝妇河及10余条排灌沟渠,实现了东水西调,西水东引,排灌惠及6个乡(镇)。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孝妇河治理。孝妇河上游,河势陡峻,博山地区发生洪水24小时内即可顺河入境。境内堤岸低矮,河道弯曲狭窄,易决堤泛滥。从清代至民国时期,已决堤改道三次,水泛为患。后虽多次整治,收效甚微。1941年春,以“征工服役”之法,募集民工3万余人,疏浚河道15公里,深挖l米。1949年7月和1950年又两次拓宽挖深河道。1953年开浚孝妇河一、三支流分洪,但河泛依然难绝。1961年冬,开始加厚桓台与邹平县界至木佛闸、北薛至前陈两段河堤外坡,培堤土方3.7万立方米。1963年,又对陈庄至宋家屋子段扶堤加固土方近万立方米。1964年12月,投工5.63万个,裁弯取直土桥(桓、邹县界)至木佛闸段河道,挖土5.39万立方米,筑堤顶宽3米,内外边坡1:2,做灰土3000多立方米,砌护堤岸1200余米,河堤高度超过1964年最高水位0.8米,可安全行洪60立方米/秒。
孝妇河二支流治理。1962~1966年,曾先后6次清瘀挖深,扶堤拓宽38.1公里,投工19余万个,挖土方31万立方米,筑起高于1964年最高水位0.7米,顶宽3米的堤防。1963~1965年,又分别疏挖了人字河、高王村南孝妇河东分洪道,分洪能力均为40立方米/秒。大寨沟接长至木佛闸后,为孝妇河分洪15个流量。经多渠道、多梯次分洪,孝妇河防洪能力比1960年代初增强10倍以上,可抗御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960年代末,孝妇河干涸,河道疏于管理。
预备河治理。始凿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是境内地表水的主要出口河道。1746年(乾隆十一年),知县朱仕琪曾率民众疏挖河道,整修河堤。尔后,屡浚屡淤。1965~1966年,疏浚清淤土方7.22万立方米,用工3.15万个。1968年又投工6万个,挖土15万立方米,将河流向西延伸,横穿马踏湖区,与孝妇河二支流衔接。1969年和1972年,先后建成鱼龙、北夏庄两座拦河闸,流量分别为40立方米/秒和115立方米/秒。1981年,再次清淤、扶堤9.4公里,投工11.42万个,挖土12.05万立方米,预备河安全行洪能力达40立方米/秒,境内尾段流量达115立方米/秒。此河既可接进诸河客水,又能排出内涝积水,调控马踏湖水位。
人字河治理。原系孝妇河上游的细小支流。1963年4月,在孝妇河益民闸上游建闸开凿人字河,上游顺北干渠,下游沿旧人字河,全长5.13公里,途经董圈、高家两村之间,于北营村西入杏花河。用工8.54万个,挖土9.2万立方米。11月又对董圈村以下河道拓宽加深,挖土3.4万立方米,用工1.14万个。1964年5月再次疏挖全程,挖土5.6万立方米,用工4.91万个。1965、1974、1977年三次扶堤,用工2.64万个,筑土4.99万立方米,河道行洪流量达25立方米/秒。1982年,再度挖深拓宽河道全程,挖土29.17万立方米,用工15.83万个,人字河流量达40立方米/秒,成为孝妇河主分洪道和西北地区除涝灌溉的主河道。
胜利河、杏花河治理。胜利河是1950年开凿的孝妇河支流,先后投工18.42万个,多次清淤复堤,挖土26.16万立方米,河道最大行洪能力达120立方米/秒。1966年胜利河由辛庄改道向北,沿桓台与邹平县界入小清河。1967年,桓台、邹平两县沿胜利河筑起东西溢洪堤,东堤长1868米,堤顶高程12.4米,顶宽3米,内外边坡1:2。胜利河主河道行洪达160立方米/秒,溢洪道容洪500立方米/秒。同年7月,在胜利河辛庄西北建成流量147立方米/秒的压力穿涵,将从邹平县张官庄入小清河的杏花河,改为经辛庄穿涵沿胜利河故道入小清河,流量为147立方米/秒。1970年起,为引清济湖水源之一。
孝妇河益民闸,位于孝妇河木佛村西北,建于1956年6月。闸分3孔,每孔宽4米,高4.5米,闸底高程12.7米。墩墙为浆砌料石,浆砌乱石护底、护坡。闸门为叠梁式木闸板,高4米,采用卧式卷扬人工启闭机启闭,木质桥面,共投资10万元,砌体300立方米。设计排洪能力为80立方米/秒,引水灌溉面积5.7万亩。1974年改造旧闸,更换闸门板,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启闭设备采用手动丝杠立式10吨启闭机,现状完好。
水库
萌山水库,位于淄博市文昌湖区旅游度假区,控制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总库容999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840万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三部分。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6年建成,后经2次扩建。2002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2010年通过了竣工验收;2015年实施了水库增容工程;2017实施了“引黄入萌”工程。具备防御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能力。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相应水位84.11米,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相应水位86.81米,水库淹没线高程83.54米。
涵闸
三里河闸,位于长山镇东南3里,孝妇河上。建于1963年,为10孔石砌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宽2.5米,全长30米,最大流量160立方米/秒。闸前可季节性蓄水以利灌溉。
山旺埠桥闸,座落于礼参乡山旺埠东北孝妇河上。1967年建,浆砌石墩开敞式结构,13孔,单孔跨度2米,过水流量150立方米/秒。
利群闸,座落于长山镇杨家庄西北孝妇河上,1956年建,为钢筋混凝土砌石结构,4孔,单孔跨度4米,过水流量80立方米/秒。
东风闸,座落于苑城村西3里孝妇河上,1965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砌石结构,8孔。边4孔,单孔跨度1.5米,中4孔,单孔跨度2.5米,最大流量80立方米/秒。
胜利闸,位于礼参乡吕家村东孝妇河与胜利河分口处,1951年建,砌石结构,8孔,单孔跨度1.8米。1968年因孝妇河分洪,又扩建4孔,单孔跨度3.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以闸带桥,桥面宽4米,过水流量160立方米/秒。
灌溉
引孝济范工程是从查王乡拦河坝引孝妇河水入范阳河,以补充萌山水库水源的一项引水渠道工程。1968年11月动工兴建,1970年6月竣工。水渠总长14.52公里。最大引水流量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实际灌溉9万亩。全部工程用工123万个,投资109万元。
明末清初,长山县孝妇河两岸农民筑坝拦河,引孝妇河水灌溉。长山、桓台两县沿河28村,年浇地约2万亩左右。1943年冬,长山县农民曾利用抗日交通沟引孝妇河水浇地,同时阻止日本侵略军的扫荡。1950年2月20日,渤海区清河专署会同长山、桓台两县,于西宰村召开沿河村庄农民会议,成立孝妇河水利委员会,下设7个分会,组织群众在河内筑草坝,开挖渠道和地埝。1952~1964年,在河内打坝633个,开干支沟渠66条,池埝2334个,灌区灌慨面积最高达10万亩。1975年开挖南起前石村北至坞河的中心沟,引水灌溉。后因上游河水时断时流,污染严重,仅在冬春两季引水补源,增井灌之益。
孝妇河沿岸引水灌溉明末,沿孝妇河两岸已有引水灌溉之举,但多为临时打坝拦河,决堤漫灌。1950年孝妇河灌溉委员会成立,始有组织地筑坝拦河,引水灌溉,每年春、秋约灌溉农田3万亩。1956年秋,在益民闸兴建孝妇河南、北灌区。当年冬,利用灌渠推行畦浇,灌溉面积4.2万亩。1958年引河水灌溉面积增加到5.7万亩。1960年代末,孝妇河干涸,灌区设施随之报废。
孝妇河引灌北干渠1956年,始建孝妇河引灌北干渠,从益民闸引水灌溉农田。1957年,建成支渠3条。1958年3月,又建农渠9条,排水沟9条,计34220米,配套建筑物133座。1960年代中期,河水涸竭,干渠废。
流域概况
孝妇河,流域主要在淄博市、邹平、桓台县境内。
淄博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足球起源地、陶瓷名城、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5个“较大的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之一。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淄博地区先后出现季氏、逄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淄博地区属齐国,临淄成为齐国国都。秦汉以后,淄博地区属郡、属国、属州、属府、属道,历代迭次交易,没有形成统一的地方行政建置。作为单独的行政区域,始于1945年8月设立的鲁中行政公署淄博特区。1955年3月成为省辖淄博市。
淄博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正当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是平原沉降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形成南部为封闭高地,东、西两翼叠岩耸立,中部低陷并向北倾伏的箕状盆地。山区、丘陵、平原相间,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50种,其中煤、铁、铝土、耐火黏土、陶瓷土、化工石灰岩等矿种在省内占有重要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全省重要粮棉产区和瓜菜生产基地。
源地博山区,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弁中。周末得名颜神,宋初已成重镇。金称之为颜神店,元称之为颜神镇。1734年(清雍正12年)始建县制,取名博山。
孝妇河以有传奇式美丽的传说吸引着游人。自古至今,诗人名士吟颂它的诗句仍脍炙入口。孝妇河是博山八景之一,素有“孝水澄清遗妇泽”的诗句赞誉。孝妇河源头处有颜文姜祠,位于博山城南两公里,处凤凰山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该祠旧曾称颜神庙、灵泉庙,又名顺德夫人祠。均以齐国孝妇颜文姜远汲新泉事婆母,感动神明,泉涌室内,汇流成河的故事而得名。据《齐乘》载:“齐孝妇颜文姜祠后周建,唐天宝年间更建。”该祠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几经维修。1981年省、市、区人民政府拨款二十五万元重修,装饰一新,基本上恢复了富有民族古建筑特色的风貌。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支流般阳河上游有
蒲松龄的故乡淄川区
蒲家庄。
邹平县历史悠久。夏朝,舜后姚姓被封为邹候,在此立邹候国。后历商、周、秦三代,至西汉始于境内置县。然朝代更替,沧桑变迁,境域时有割并省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长山县、齐东县先后并入,始为今之县境。中、北部的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为县内重要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小清河、杏花河分别斜穿县境中北部,孝妇河纵贯县境东部,人工河渠纵横交错,形成较有保障的水利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水利条件。
下游桓台县,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为蒲姑地,周属齐国,汉为西安、高苑、临济、会城、博昌县辖,隋属临淄、长山、高苑县管。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1月易名耏水县。是年4月,取齐桓公戏马台之迹定名为桓台县。1983年,隶属淄博市。北部为景色优美的马踏湖区,占总面积的24.38%,盛产苇、蒲、藕、鱼、虾、蟹,是齐鲁大地之名湖,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桓台自古农业兴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的天然条件。
文化传说
据《
齐乘》记载:“齐有孝妇
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
颜神镇孝妇祠下。”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博山
八陡村有个颜氏妇女出嫁的那天丈夫突然暴病死亡。婆母硬说颜氏女是“扫帚星”,妨死了丈夫,从此颜氏女便天天受着婆母的虐待,每天让她到十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为了不让颜氏女途中休息,婆母特意找人做了两只尖底水筒,颜氏女对婆母总是逆来顺受,百般的孝顺,据说颜氏女的至孝感动了神仙。一天,在颜氏女挑水回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老人用他那龙头拐杖在石板上敲了两下,路上立刻出现了两个石坑,正好放下两只尖底水筒,从此,颜氏女挑水可以休息了。过了些日子。颜氏女又遇上了老人,老人对颜氏女的孝顺称赞了一番,然后拿出一条马鞭子,让她带回家,把鞭子系在水瓮里,水少了,只要提一提鞭子,水就会涨上来。颜氏女回家一试果然很灵,从此也就不再受挑水的痛苦了。婆母见颜氏女不再去挑水。但天天甜水不断。心里很奇怪,于是心生一计。便把颜氏叫到身边说:“你嫁到我家来三年多了,也没有回一趟娘家,现天给你两天假,回去看看你娘吧”。颜氏女听了很高兴,临走时问婆婆:“娘,还带点活吗?”婆婆假惺惺地说:“活不多,今天去,明天来,七双袜子,八双鞋”。尽管如此,颜氏女还是欣然领受了。颜氏女回到娘家,母女俩抱在一起一边哭,一边诉说离别之情。第二天,就要回家了,活还没有做呢。于是请来了七姑八姨,三婶四嫂,不多时做完了七双袜子八双鞋。颜氏女带上做好的鞋袜赶忙回婆家去了。刚走到村头。就听村里人声嘈杂,乱成一片。出什么事了,颜氏女赶往家里跑,啊!村子里大街小巷洪水滚流。颜氏女回家一看。婆母手里拿着那支马鞭子,早已淹死在水瓮边,看到这种情景颜氏女连忙举起鞭子向北一指。洪水立即滚滚向北流去,流成了一条河,这就是孝妇河。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