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珍,女,1940年出生在
江苏省泰县,1959年支边来疆,1960年加入
中国共青团,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苏联入侵
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英勇牺牲。1969年6月13日,被上级党组织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8月25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
人物生平
孙龙珍,女,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一个农民家庭。1959年支边来新疆,在吐鲁番化工厂当工人。她工作积极,曾被评为红旗手。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2年塔城发生边民越境事件后,自愿报名到边境第一线工作。5月,来到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分配在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十二连牧一队当牧工。
1969年6月10日傍晚,牧工张成山带着4岁的儿子,在塔斯提河与乌斯格河交叉地带放牧,被侵入我边界地区的苏联骑兵绑架。副队长王副生、王景海闻讯后,立即带领牧工三四十人,操起各种工具,奔赴出事现场。已有两个孩子的孙龙珍,不顾身怀有孕,和大家一起勇猛地向前冲去。苏军发现他们后,开枪射击。刚冲到下坡处的孙龙珍中弹牺牲。
孙龙珍牺牲后埋葬在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边境线上。1969年6月16日,上级党委根据孙龙珍生前的要求和一贯表现,追认她为中共党员。同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做出决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主要事迹
投身边疆
1959年6月,党中央发出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边疆。消息传来,泰州城乡四处沸腾,各个大队连续召开着志愿支援边疆建设动员大会。孙龙珍在娘家参加了动员大会。会上,她大步迈向主席台,第一个报名支边,队长见她签了名,走过来将她的名字划了:“孙龙珍你的户口已不在我们大队,你应该回婆家所在大队报名。”
听队长一说,孙龙珍更是心急火燎,是啊,万一报名晚了就糟了,我无论如何要到大西北去,一是要告别个人的不幸,更重要的是祖国更伟大的事业在召唤着我,孙龙珍想到这些,饭也顾不得吃,立即打点行李,赶到婆家所在大队报了名。
报名后,队长问道:
“孙龙珍,你不怕苦?”
“不怕,没有今日苦,哪有明日甜。”
“这次可不是一股的苦,那是新疆,既寒冷又荒凉,…走恐怕一辈子也难得回家一趟。”
“只要有人的地方,再苦也可以熬过来的,再说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总不能见那条件艰苦而不去管它。”
“你,可是个女的!”
“男人能干的活,妇人同样能干!”
听完孙龙珍的回笞,队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能住吗?我当初就不该报名……¨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厂领导欢迎大家的到来”,厂长来到了职工中间说道: “我们这个厂是新建的厂,条件简陋,主要靠大家白手起家。尽管条件艰苦些,但比前几年要好多了,至少我们现在不用担心土匪的骚扰了。”
“怎么,这里有土匪?”人们又议论纷纷了,各自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
“是的,前几年这里有小股土匪活动。”大概厂长听到了人们的议论,于是补充道,“但是,土匪已经被我们歼灭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尽快地发展生产,使祖国富强,也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厂长接下来是安排工人的任务,安排到第三项时,厂长说:”熬硝炉旁卸矿石的工作是最艰苦的,根据情况,我们觉得必须由一名男同志来承担。”
“我来承担”一个女中音打断了厂长的讲话。
厂长用惊奇地目光望去,见是一个剪着短发的的女职工,于是问道: “你来干能行吗?,,
“能行。“
“可你是个女的,那劳动强度你承受不了。”
“女的又咋啦,男人们能干的活我们女同志同样能干!”
“好,那你叫什么名字?”
“孙龙珍”
“好响亮的名字”,厂长的话刚落,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于是孙龙珍承担起了卸矿石的艰巨任务。她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熬硝炉前卸下了一车车矿石。冬去春来,三个年头,许多人干一段时间后,就想调到别的车间去了,只有孙龙珍整整干了3年。并且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先进生产者”。由于她的潜移默化,与她同睡一块的女青年也安心边疆,扎根边疆了。
1960年5月4日,是孙龙珍同志最难忘、最幸福的日子,这一天,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2年5月,国际风云突变,苏联霸权主义用卑鄙的手段在伊犁、塔城地区策动和胁迫6万多中困边民逃往苏联,严重地破坏了我边境地区的生产建设和政治稳定,造成大片土地无人种,万头牛羊无人管的局面。为了稳住边境地区的劳动生产,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组织上决定从农四、五、六、七、八师派干部810名,工人16 750名、汽车39辆,拖拉机和康拜因45台,前往裕民、塔城、
霍城、额敏4个县的12个公社、6个牧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工作。
5月初的一个夜晚,火焰山化工厂的职工全部聚集在广会议室前,听领导传达“三代’’工作的文件。
“这次选派人员,依照采取志愿报名的方式由上级领导批准方可定员。下面开始报名”,厂长话音刚落,“我愿意至巴尔鲁克山第一线去!”平素不爱说话的孙龙珍,关键时刻总是打第一炮。
“又是你,孙龙珍!”厂长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
“”群众情绪异常激动,尽管这次出征,将会遇到千难万险。然而社会主义大家庭对他们思想的陶冶,使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时刻同祖国的事业联在一起了。
报名工作一个晚上就结束了。第二天兵团派出车子送他们上路一奔赴祖国的最前线。
孙龙珍告别了生活战斗三个春秋的火焰山化工厂,向
塔城、
裕民方向前进。当满载着军垦战士的车辆经过
石河子市时,同志们无不为达座拯立在
准噶尔盆地戈壁滩上的美丽城市而欢呼,是啊,仅仅10年来的历史,军垦战士们用勤劳与汗水建成了这闻名中外的新兴城市。祖国的西大门,原来是这般的美丽,孙龙珍暗自叹道: “这真是塞北胜江南啊!”
车队继续前行,塔城到了,裕民到了,同志兴奋不巳,纷纷下车,以为目的地就在眼前。
“同志们,休息半小时,继续赶路。”连长命令道。
“怎么,还要坐车往前走?前面路都没有了。”有人埋怨地说道。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
巴尔鲁克山西部,而不是裕民县城。”连长纠正那人的话语。
半小时过去,车子又发动了,越往前走,路越陟,年子仿佛像上了年纪,在吃力地爬坡。车篷里的战士个个捏了一把冷汗。翻过两座山坡,好不容易来到了老裕民县址。可是眼前的景包令人大吃一惊:公路被洪水冲断,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夜幕已经降临,阵阵寒风不住地向人袭来,队伍只得在树林里宿营,可是雨依旧在下,大家在哪休息?这时,孙龙珍解开自己的行李,取出床单,在树丛中搭起了一个小帐蓬。于是大家都学她的样子用床单搭起了一个个小帐蓬。暴风雨终于向同志们低下了头。
第二天起来,吃了几口干粮,大家又赶路。车子到巴音沟,路面又陡又窄,驾驶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过了巴音沟,离塔斯提河只有20来公里了,路已不像前面走过的那么险。可是,来到了目的地时,大家却呆在车里不愿下来,眼前的景色太荒凉,除了那山坡上时隐时现失散的牛羊外,余下的便是山坡上一群群的荒坟,满天飞窜的乌鸦。
“大家下车吧,下车吧,到家了。”连长已经是第二次哀求大家。
“是共青团员的都下车。”孙龙珍在车下喊道。
“这是什么鬼地方?”“来到这儿还能出去吗?”有人发牢骚说。
说是说,干是干。这些中华好儿女终究还是下车了。的确,他们中有相当一些人,自随队伍进来的那一天起,直到1971年连裕民县城都没出来看过。他们已经把青春、热血全部献给了巴尔鲁克山。
这儿与苏联国土紧紧相连,两国的哨兵隔河相望。孙龙珍来到这儿,与牧一队的全体战士一道,主要任务是替出逃的牧民放牧。
为国捐躯
1969年6月10日,巴尔鲁克山上空笼罩若:密市的阴云,它在向人们暗示:一场风雨就要来临。 .
下午,妇女班的同志打完土墙下班回家,孙龙珍便去看望刚探家归来的郑桂梅母子俩。两人又说又笑,好不欢喜。
“快——来——人!苏军又来挑衅,绑架我们的人啦。’’
一阵呼声从乌斯格河畔传来。孙龙珍顺手从郑桂梅家门后抓了一把铁锨,跨出门去,与大伙一道撒开大步飞快地奔向出事地点。
翻过一道高坡,孙龙珍和同志们清楚地看到,一群苏联军人把我国牧民张成山五花大绑后装进了装甲车,他们还正在驱赶我们的羊群,践踏我们的国土,后面,还有更多的苏军骑兵朝我们这边闯来。我们走在前头的牧民在同苏军说理。
“龙珍,你身怀有孕,快回去吧!”副队长高福生和同伙们劝她。
“不行,保卫国土是我们的责任。”孙龙珍边回答边和同志们一块向苏军逼近、逼近。苏军在理屈词穷的窘态中竟然在我同领土上向我牧民开枪了。
一颗罪恶的子弹从孙龙珍的左腹穿入直到胸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孙龙珍同志为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巴尔鲁克山在怒吼,塔斯提河在咆哮!连绵的细雨是苍天洒下的悲愤的泪水。我英勇的边防战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自卫还击,苏军溃退了。
根据烈士家属的愿望和人民的要求,孙龙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塔斯提河畔,与她生活和战斗过的热土朝夕相伴。
1969年6月16日,上级党委追认孙龙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于同年8月25日决定授予她“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1972年裕民县民政局准备将烈士遗骸迁葬牧一队新址山上,将烈士纪念塔建在现161团11连山头。值得告慰的是,烈士的后代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长女高中毕业留校任教,团工会成立后,调任工会女工委员。二女初中毕业分在收购站任出纳。
烈士的丈夫于志林也得到了组织上很好的照顾,在团部行政办公室任职工。
昔日的牧一队旧址,1983年又住进了一个新的连队:14连,40多名年轻的农垦战士,他们继承烈士的遗志,发扬孙龙珍艰苦创业、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勤劳和智慧,装点得这块土地更加美丽富饶。烈士艰苦创业的精神,烈士为国献身的精神,将与巴尔鲁克山共存!
后世纪念
孙龙珍烈士墓
位于塔城地区中哈边境塔斯提河岸小白杨哨所前一六一团十二连附近。一六一团垦区公路可达。始建于1969年,1999年重修。占地面积60平方米,垃墓用卵石砌筑,槽形板盖顶,用水泥浆抹面,混凝土浇筑地坪,四周采用钢筋栏杆保护,墓碑采用花岗岩。一条宽4米,长20米的砂石路面,使墓地与边境公路相连。1969年6月10日,数十名全副武装的苏联边防军先后侵人新疆裕民县的塔斯提地区,强行驱赶中国牧民的羊群,野蛮殴打、捆绑中国牧民。驻守在这一地区的农九师一六一团职工寸土不让,毫不畏惧地与荷枪实弹的前苏军进行斗争。29岁的女牧工孙龙珍身怀六甲,为保卫祖国领土英勇捐躯。6月14日,兵团党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2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每年到边境地区检查工作的部队首长、自治区及兵团领导和组织春游的团体,都要到烈士墓前瞻仰和留影,烈士墓已成为兵团屯垦戌边的丰碑。为缅怀先烈,发扬光大英雄精神,又分别在一六一团团部、十二连修建了仿古式龙珍纪念亭和龙珍古迹陈列馆。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位于九师一六一团塔尔烈河北岸,占地780平方米。它记录了一位兵团女英烈的壮举,见证着过往的风云变幻,见证着兵团人的拳拳赤子心。
当年参与陈列馆筹建的李广斌说:“这座陈列馆是2001年建成的,起初叫孙龙珍民兵班陈列室,后经过几次扩建才成了如今这般规模。”
而为什么要建陈列馆,李广斌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时任一六一团政委的王建林是“兵二代”,他总说,不能让一六一团人卫国戍边的功绩因时间流逝而被淡忘,必须建造一座干部职工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能传承孙龙珍精神的纪念馆。
于是,时任一六一团副政委的周求新主抓陈列室筹建工作。经党委讨论,决定在孙龙珍生前所在连队即距孙龙珍烈士陵园不足3公里的塔尔烈河河岸建立该陈列馆。与此同时,一六一团改组了原孙龙珍民兵班,由女民兵担负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义务讲解员职能。
2004年6月,在孙龙珍烈士牺牲35周年之际,该陈列馆被确立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一六一团对该馆进行修缮扩建,新馆共分为“有一种使命叫屯垦戍边”“有一种情怀叫感天动地”“有一种忠诚叫国家利益”三大部分10个展区,收藏有关图片500余件(幅),展出历史实物200余件(幅),实景再现2处,记录和展示了孙龙珍烈士扎根边疆、卫国戍边的英勇事迹及九师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难忘岁月。
不仅如此,陈列馆还始终把时代精神贯穿其中,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团场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全国劳动模范”梅莲等先进模范代表的事迹放进陈列馆,让参观者在这里不仅能找到历史的难忘印记,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