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枝(1928年-1989年),艺名大金枝,河北省
邢台市威县人,是建国后最富盛名的梨花大鼓(邢台地区独有的曲种之一,颇受群众的欢迎)表演艺术家,她的功底厚、造诣深,表演风格朴实细腻,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她多次参加省、地文艺会演,施展技艺。一九五八年曾参加全国第一次曲艺会演,幸福地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威县、广宗县和山东宁津县等地均邀请孙金枝举办过梨花大鼓讲习班,培养新人。
简介
孙金枝(1928—1989),著名
梨花大鼓女艺术家,河北邢台市威县横河村人。孙金枝生前为中国曲艺家理事, 河北省曲协副主席。
人物生平
她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生活贫苦,她的大姐孙金梅、二姐孙金玉、三姐
孙金兰都从小学习
梨花大鼓,走上艺术道路 。孙金枝受到家庭的艺术薰陶,从小热爱曲艺艺术,八岁认师于王横茂。她的三姐
孙金兰是她真正身传口授的老师,金兰对她要求严格,一丝不苟。金枝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加之嗓音条件好,个人气质好,九岁便能登台演出,显露出她的艺术天赋。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细腻,华丽柔媚,还善于抒发人物情感,在演出上她既有气魄而又萧洒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41年,她才十三岁便成了“压轴”的主演。
她艺术上不懈追求,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先后请教于名艺人王金秀和穆大爱、郭老彬等人,在艺术上日益成熟,自成一家。有一年威县雪塔古会上五处书棚都被她拉的开不了书。因此,她很快就誉满威县、南宫一带。她对自己的艺术从不满足,在南到豫北的清丰、南乐、邯郸东部的成安、临漳、大名、魏县一带,大金枝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特别在南宫、武城、故城、枣强、冀县一带更是家喻户晓。只要有她演出,往往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一曲终了,掌声雷动。她精湛的艺术赢得了冀南、豫北、鲁西北广大地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代表曲目
曲目
她的代表大书曲目有《
包公案》、《
杨家将》、《
海公案》、《五女配》、《
小八义》、《
金锁记》等10余部,而尤以《包公案》和《五女配》最为拿手。解放后,她积极响应党政府“说新书、唱新词”的号召,在保留传统书目的基础上,还上演了《
闪闪的红星》、《
大刀记》、《
渔岛怒潮》等10余部优秀书目,直接向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她会的传统段子有50多个,而以《
黑驴段》、《
西厢记》、《
走马荐诸葛》、《
草船借箭》最为精彩。现代书段子她会演30多个。她的《广场思亲》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曲目演出奖,并分别由中央和省广播电台录音向全国播放。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支持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她同哥哥孙立庄、三姐
孙金兰跟随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同志辗转威县北部和南宫东部一带活动,在极端艰辛的游击环境中进行抗日宣传近一个月之久。1940年她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广宗县葫芦村,参加由冀南行署组织的冀南抗日救亡宣传队,用
梨花大鼓的艺术形式 ,生动地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和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才能得解放的革命道理,从而鼓舞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44年她和其他曲艺界人员到冀南区艺术学校受训学习,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坚定了她以后参加共产党的思想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怀着兴奋的激情,积极下乡,长期在农村巡回演出,热情地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过渡时期的方针和路线。 解放战争中,她同三姐
孙金兰数次去威县东部的赵村慰问冀南军区的伤病员。解放后,她又多次慰问
抗美援朝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1953年12月她参加了河北省工矿演出服务团,足迹踏遍了全省大部分工厂矿区。她由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艺人,逐步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的新文艺战士。1958年在全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幸福地受到
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附录
梨花大鼓名字的由来:“梨花大鼓,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因敲击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发源于西北,清末民(民国——编者加注)初传入威县”。
其他信息
十年动乱期间,由于文化极左路线的推行,她回家乡务农,担任队长职务,她和蔼可亲,被群众誉“大嫂子队长”。工余时间,田间地头,她把当地的好人好事编成鼓词向群众演唱,既教育了群众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1980年党和政府为了抢救、发展
梨花大鼓,由县文化馆举办了梨花大鼓训练班,孙金枝应邀到训练班任教。她循循善诱、精心传艺,使绝大部分学员掌握了
梨花大鼓的演唱技巧。1983年她又应邀到山东省宁津县举办
梨花大鼓训练班,学员达20多名,有不少学员后来都成了曲艺战线上的骨干。
孙金枝晚年在
梨花大鼓艺术上积极探索勇于革新。1979年她借去济南市参加梨花大鼓名艺人
傅泰臣从艺60周年的机会,虚心请教于傅泰臣老先生,并和著名评书家
刘兰芳交了朋友。1983年她在宁津
梨花大鼓训练班任教期间,正在德州演出的
刘兰芳曾专程到宁津和孙金枝切磋评书和大鼓的技艺。孙金枝既立足于梨花、借鉴评书的表白,吸收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吐字、行腔,还吸收戏剧表演的身段功夫,如
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将其有机地移植到说唱表演中来,使说、唱、做配合得当,探索出了
梨花大鼓说唱与表演的新途径。这种创新别开生面丰富了说唱艺术的表现能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使
梨花大鼓在艺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孙金枝成长的过程中,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她历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曲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四届委员、河北省曲协副主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威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和常务委员。1989年元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