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衍庆
胸心血管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
孙衍庆(1923年7月—2024年12月14日),男,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共党员,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医学科学家、教育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
人物生平
孙衍庆教授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
1943年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
1948年11月奔赴解放区,投身于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事业。
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分配到北大医院、北京市第三医院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刚参加工作的孙衍庆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医疗队队员。
1951年冬,孙衍庆从医疗队回到北京,随即参加了前苏联援建项目苏联红十字医院的筹建工作。
孙衍庆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兼任首都孙衍庆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主任、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客座教授。历任北京友谊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主任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重点研究限制性门腔静脉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提高了疗效,并总结出最佳切口的计算公式。1979年试制成功生物心瓣膜,同年在临床上开始应用。
1982年进行夹层动脉瘤切除并以人工血管替换成功。
1983年至1987年,孙衍庆教授担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志改革。他积极支持并参与成立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安贞医院。
1985年在国内第一次应用带瓣人工血管进行主动脉瘤与主动脉瓣切除替换成功。
2009年发表了关于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论文。
2024年12月14日,孙衍庆教授因病去世,享年101岁。12月18日,孙衍庆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友谊医院西城院区医疗保健中心地下二层告别室举行。
主要成就
他积极支持并参与成立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安贞医院。他发表的《改革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的设想》,与后来医疗公费改革的思维潮流相一致,深具现实意义;他努力解决街道医院和区县医院房屋简陋、设备陈旧和技术水平落后问题,促成解放军医院向民众开放,缓解百姓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他深入基层帮助十个郊区县改建扩建县医院,成立卫生(护士)学校,大力培养卫生专业人才;他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创办《健康咨询报》,亲自撰写科普文章;他协助建立康复中心,为中国康复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获奖记录
孙衍庆教授是第一批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获“全国文教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好医生”、“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杰出贡献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等殊荣。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省部级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8: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