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贤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孙英贤,1962年1月21日出生,汉族,辽宁新民人,心血管病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62年1月21日,孙英贤出生。
1992年,从事心脏电生理工作。
1993年,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被派至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
1999年10月—2001年11月,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研究所从事心电生理与起搏研究。
2002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201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3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孙英贤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研究工作。与Jackman教授共同发现了预激综合征心外膜旁路,改变了人类对预激综合征房室旁路的不全面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
孙英贤长期致力于高血压干预方面研究及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方面,孙英贤长期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以及靶器官损伤保护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带领团队成员发现一条全新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信号转导通路SIRT2-BAG3-WWP2-PARP1-Septin4,确定了6个修饰位点,为靶向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新策略及理论依据。在高血压肾损伤中,SIRT2对Septin4去乙酰化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同时发现氧化应激是Septin4-K174Q导致高血压肾损伤的根本原因,以上研究为该疾病靶向治疗以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团队首次发现BAF155-K948R被泛素化以修饰PARP1,并与SIRT2协同作用以防止心脏重塑。
高血压干预方面,孙英贤与其团队于2002年在中国创建农村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基地发现中国农村高血压加速流行趋势,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治疗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的综合管理模式,并在接续的研究过程中探索,研发出适合中国农村的高血压数字化远程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处方系统。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及强化降压研究(CRHCP)。该研究在普通高血压人群中证实了强化降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出在中国农村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策略及可操作方案。
截至2023年3月,孙英贤已发表论文647篇,其中SCI收录共402篇(IF:1,814),第一/通讯作者文章309篇(IF: 144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02,单篇10分以上共12篇。
截至2022年5月,孙英贤已主持科研项目11项。
截至2022年5月,孙英贤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孙英贤指导的博士生张乃今入选2021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另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中国医科大学青年英才A层次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孙英贤出身于医学世家,秉承父愿报考了中国医科大学,从此与医学结缘。孙英贤自幼喜欢数学,到中学后对物理学也产生了兴趣,这为他以后深入心脏电生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人物评价
“孙英贤是中国高血压领域的领军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评)
“孙英贤是预激综合征心外膜旁路的发现者,为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08: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