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筠(1935年6月-2023年1月3日),男,汉族,安徽寿县人,1950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
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曾在
内江师范学院任教二十年。
人物生平
孙自筠是安徽寿县人,出生于1935年,
抗日战争时期举家迁至四川万县。孙自筠读中学的时候,爱上了武侠小说、历史和文学书籍,经常是一捧起书本就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吃饭。后来,书看得多了,孙自筠年轻的心骚动起来。别人写的作品这样有吸引力,我为什么不可以写一点呢?年轻人说干就干,孙自筠凭藉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没想到一写就是四十几年。
1953年是孙自筠最难忘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他的一篇散文作品在《万县日报》上发表了。当时他年仅18岁,在万县市政府担任团总支书记。收到样报的第一天,孙自筠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小跑回到宿舍,就像小时候背着父亲看书那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篇不足800字的豆腐块,但对于当时正处于创作激情中的孙自筠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动力啊。
1953年,万县市政府分到一个去兰州大学进修的名额。孙自筠正为自己理论知识贫乏给创作带来的困难深感烦恼,于是,毅然放弃了一帆风顺的仕途,到兰州大学中文系做了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大学的4年里,孙自筠倾其心力艰苦探索,对中外古今当代文学史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其写作基础。毕业后,孙自筠满怀壮志,准备在文海中大展身手。然而,孙自筠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牢狱之灾正悄然地向他袭来———因说了一句不满大跃进的话而开除党籍,判刑十年,他一下子不可理喻地从大学毕业生变成了囚犯。孙自筠的心痛苦至极,不知产生过多少次万念俱灰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尚未开花结果,他又咬紧牙关硬撑着,他安慰自己说:“黑暗只是暂时的,光明最终会到来。” 是的,光明最终是会到来的。
1955年7月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学习。
1979年,孙自筠的冤案得以澄清,组织上安置他到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执教。那段沧桑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生活的感触特别深刻,他拿起笔刻意宣扬自己的悲欢苦乐以及对社会的种种复杂情感和体会。
1987年,他被
四川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钟情“公主”不言悔 孙自筠的案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摞书籍,计有16册,这就是孙自筠近7年来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累累硕果。 一个业余爱好者,7年,16册专著,260余万字,这很难让人相信是事实,可孙自筠做到了。熟悉孙自筠的人都知道他写起文章不要命,是有名的“文痴”。7年来,他常常灵感一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1993年编写《中华状元奇闻大观》一书多是在晚上,一晚上又总要起床好几次,害得妻子难以安眠,孙自筠的心里非常愧疚,干脆订做了一张小床,住进了书房。 在孙自筠的作品中,《太平公主》是他较为满意的一部。早在1980年,他就研究了大量有关唐代人物、民风、民俗的史籍。他认为,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文化氛围极浓,名人也多,很值得深入发掘,
199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孙自筠对其中的太平公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太平公主很有个性,在历史上也有较大的争议,完全有单独写一写的价值,而古人和今人写唐代的人物,大多都是从政治和历史角度去反映,从文化角度反映的甚是鲜见,他决心从后者入手,好好地把太平公主写一写。于是,孙自筠立即着手清理思绪,查阅资料,开始创作。 为了塑造好太平公主“刁蛮、残酷、深沉、可怜”的人物形象,孙自筠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创作上,经常数日足不出户。有一天,他妻子叫他吃饭,过了许久也未见动静,走进书房一看,他正手舞足蹈地喃喃自语。原来,他已进入书中角色。《太平公主》半年后即成功完稿了。 有投入就有收获。
1997年,《太平公主》由四川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根据其内容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 “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放弃文学创作的。”说这话的时候,孙自筠又开始构思另一部描写唐代万寿公主的长篇历史小说《唐宫晚照》。
2023年1月3日10时50分,孙自筠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享年88岁。
人物作品
出版有《中华状元奇闻大观》、《戏说文坛十二怪杰》、《20世纪内江文学通论》、《叱咤影坛十二星》、《画坛十二奇人传》、《命运交响曲》;长篇历史小说《太平公主》、《万寿公主》、《
华阳公主》、《唐宫晚照》、《安乐公主》、《
陈子昂》,历史小品《状元趣谈》;主编散文集《
红枫叶》、《十七岁的琴弦》、《相思的红飘带》,主持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评》等。所著《太平公主》被改编为37集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
万寿公主》已被影视公司购买改编权,正在筹拍。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