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释颜
朱令铊中毒事件嫌疑人
孙释颜,原名孙维,女,汉族清华大学1992级物化2班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嫌疑人。
人物事件
朱令事件
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1995年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开始正式立案调查,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释颜被列为犯罪嫌疑人
1997年4月,在正式立案两年之后,北京警方对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孙释颜采取了第一次突审。1997年4月2日,孙释颜作为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北京市公安局14处带走,并被要求在印有犯罪嫌疑人的纸上签字。在被连续侦讯审问8个小时后,孙释颜被家人接回家。
1997年8月,孙释颜被清华扣发毕业证书。孙维不服,多次与校方交涉。9月29日,系领导打电话通知第二天去学校领取证书。
1998年8月25日,公安机关宣布结案,并以“超过法定期限”为由解除孙释颜作为嫌疑犯所受到的强制措施
2005年12月30日,朱令案是重新大范围进入民间视野的一个事件。继“天妒红颜”发帖重提朱令案及其嫌疑人之后,孙维也在天涯网上发出了自己的声明,声称自己是无辜的。
2006年1月13日,孙释颜发表声明,坚决否认自己投毒,并称自己并非唯一能接触到铊盐的学生。
2006年初,随着社会舆论的加剧,孙维更名为孙释颜,出生日期也改了,并用中学时拍摄的身份照片办理了新的身份证。
2013年,北京警方曾发布通报称“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北京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但因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并表示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2013年4月18日,朱令曾经的宿舍同学孙维发帖称:“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以法。”这是继2005年底、2006年初孙维两次发布声明后,再次澄清自己。
怀疑对象
朱令宿舍还有另外三名室友,同为北京生源的孙维,以及来自新疆的王琪和陕西的金亚。她们住在6号楼114室。在朱令身边的人中,只有孙维是当时唯一能“合法”接触铊的人。所谓“合法”,是指孙维当时参与一个课题使用了铊。这一课题由化学系老师童爱军、李隆弟负责,孙维也因此一度被警方列为嫌疑人。
申请出境
孙维曾向大使馆申请赴美,但因为朱令案,申请没有成功。此后她辗转做了多次出境的努力。
发帖事件
2013年4月17日晚,贝志诚在自己的微博一毛不拔大师中,还贴出了一份当年孙维在网上发布声明前给几位同学的“发帖指南”。在这份据称是黑客截取的邮件资料当中,发信人孙维详细指导同学如何从人品、社团状况、学校管理等方面,跟帖支持她将要在天涯社区发布的声明,并提出了“最好不要用自己家的电脑、IP”、“不要给朱家提供额外的信息”以及拒绝记者采访要求等注意事项。
检方回应
2024年11月13日,据现代快报援引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消息,2024年10月29日,北京检方在面见朱令父母时答复,孙维曾经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没有解除其犯罪嫌疑人的手续;侦查机关有解除孙维出境限制的手续,依据是“两高两部”的有关规定。11月11日,朱令父母收到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书面回复。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孙维的父亲孙大武为民革中央委员,母亲为医生。祖父孙越崎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煤炭工业部原顾问。其堂伯父孙孚凌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和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移居澳洲
2024年1月19日,《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发布了一篇题为“Investor linked to China poisoning discovered in NSW coastal town”的整版文章,称澳洲海滨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投资者,被指控是三十年来令中国数百万人深感震惊的神秘致命中毒事件的核心人物,并在头版导读。文章披露,孙维已改名为孙释颜,不过当地人更熟知她的英文名Jasmine Sun,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旅游城市史蒂芬斯港(Port Stephens),除了投资房产交易获利,还开了一家民宿。
据报道,孙释颜和丈夫谢飞宇在史蒂芬斯港小镇建立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房产投资组合。孙维以211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奎克斯山(Quakers Hill)的三处房产,于2021年出售,获利147万美元。这成为了证明孙维在澳大利亚生活的首要证据。2015年,她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海岸的Booral又购得一个大型农场,最终于2017年在尼尔森湾(Nelson Bay)定居。现在,这对夫妇共同拥有五处房产,包括一处度假民宿和另一处新装修的待售房产。
2024年1月22日,南都记者注意到,已有超过4万人在全球最大在线请愿平台上签署请愿书,希望澳大利亚政府能够将孙某驱逐出境
社会评论
复旦投毒案已破,清华朱令案仍悬而未决。案件信息拒绝公开、嫌疑人“官二代”标签、神秘“回帖指南”等再被深挖热议,对此有关部门不应沉默,事件更不能石沉大海。期待真相早日揭开,莫让其与聂树斌案一样,迟到的正义迟迟不到,法治中国不该有污斑。(中国新闻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8:47
目录
概述
人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