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申田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医针灸专家、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孙申田,1939年3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汉族,中共党员,中医针灸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9年3月23日,孙申田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56年,入读于牡丹江卫生学校中医专业。
1959年,入读黑龙江中医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分配至针灸教研室从事教学与临床带教工作。
1963年,赴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科进修深造,师从于伯泉、曹一鸣研习针灸经络理论及针刺手法。
20世纪60年代,任职于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1年,赴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深造,师从神经内科专家葛茂振。
199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1994年,获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
1995年,获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3年,获评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年,获评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7年,获评为“全国名中医”。
2021年11月,获评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3月,获评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申田长期研究中医针灸技艺,通过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探索头针疗法治疗脑性疾病的机制,从神经学科分子学、化学层次对头针治疗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脑CT、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和脑电图、眼电图、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技术,从人体形态学和机能学领域研究。
孙申田对头针治疗中风病的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其“经颅重复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初步阐释了头针治疗脑病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头穴经过特殊手法及刺激时间并累积到一定的刺激量,可以使其刺激信号直接穿过高阻抗颅骨而作用于大脑达到激发大脑细胞兴奋的作用,并将这种激发大脑细胞兴奋的作用称之为“针场”,这个“针场”的作用程度介于磁场和电场之间。
孙申田从1976年起开始利用头针治疗脑中风疾病。在研究机理过程中,通过头针针刺治疗中风的基础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手段,重点进行以下两部分研究,一是头部腧穴治疗区域的选择性研究,主要观察头部不同穴位或治疗区治疗效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传统认为刺激中央前回运动区治疗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刺激中央后回感觉区治疗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但据临床观察表明,针刺一侧头部腧穴对两侧肢体的病症均有效,刺激运动区治疗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亦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治疗方法的研究,其特点是选用脑的体表标志及其临近的腧穴或治疗区域对疾病进行治疗。
孙申田通过“经颅重复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从实践与理论研究证实了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对应关系选穴正确性,强调手法与疗效重要性,扩大了头针疗法治疗范围;证实了头穴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作用,他主持的针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从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脑研究,客观证实了针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作用机制。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孙申田总结出“三结合”学术思想:
一是“重诊断、精辨证,中西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孙申田认为中西医两种诊断各有千秋,中医的发展要吸收现代自然科学之所长。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检查手段,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中医药从中介入又突显出中医辨证施治精髓,主张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创新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学之路。
二是“精针灸、熟方药,针药结合”。孙申田认为“针灸中药、各有所宜”。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必须精熟针灸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经络辨证等手段,进行正确的选穴配方与手法操作,还应熟练掌握中医辨证遣方用药,当针则针、当药则药、当合则合。
三是“继传统、求创新,古今结合”。应虚心学习传统中医理论和广泛汲取前人的经验,在反复临床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创新。
截至2022年7月,孙申田已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一针灵》《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定位诊断及检查方法》《新编实用针灸临床歌诀》等专著10余部。
截至2022年7月,孙申田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中医局科技进步奖10余项等奖项。
人才培养
孙申田推动创立了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系后,于1992年7月主导成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暨附属第二医院,提出在针灸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传统授课内容之外增加西医学理论教学。
孙申田提出在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要以中医针灸学理论为主,设立《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子午流注针法》《针灸医籍选》等作为主要课程以外,还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设立“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及“神经病学”课程。
孙申田提倡“继承与创新针灸”,提出“院系合一”的教学体制。在孙申田的带领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学科于1988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孙申田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经络学》,另编写《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定位诊断及检查方法》。
孙申田讲授的课程有“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定位诊断及检查方法”等。
孙申田指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截至2022年12月,已培养博士66名、硕士68名和学术传承人23名,如时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二病房主任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张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东岩、张瑞等都是他的学生。
2007年,孙申田出资10万元创建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申田教授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2017年,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孙申田青年人才培养基金”。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杏林躬耕数十载,孙申田不仅愈人无数,还致力于学科建设,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人才,推动传统针灸学研究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为扶持和鼓励青年一代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中医药报》评)
“孙申田已经成为针灸学科的学术前沿人物,他用大半生的时间诠释一种叫作坚守的情怀,用一辈子的行动去守根铸魂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哈尔滨日报》评)
“孙申田是 全国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其传承经典,躬身杏林,成为医者的典范。他言传身教,倾心育人传国粹,成为中医学子的领路人。医者仁心报家国,仁心仁术济苍生,在国医大师孙申田的身体深深地体现出一代名医大家的风范。为发展针灸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思想、针灸技法蜚声中国内外,被誉为‘孙一针’。”(《上海中医药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8 09:3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