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刚,字颢然,号熙斋主人。男,1960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泰山国画院院长,
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聊城大学客座教授、
泰山学院客座教授。
人物评价
写意,是以观墨为材质的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并据此形成一种特定的艺术原则,在这个原则下,经过历代画家的努力,写意的绘画形成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和成熟的极致;正是写意原则的形成与成熟,为中国画家提供了直抒心性的手段与方法,成为中国画家观照自然、把握自然的特定方式,特别是中国画中的“写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符号,它的丰富内涵和广阔的外延,既是精神自由的必然表现,也是艺术规律与本质的体现。
对孙成刚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经过一个并非容易的过程的。他从书法入手,在书法用笔的形式、美感中,体味毛笔线条的韵致与各种不同的笔法、墨法的发挥、运用,使他深得了文化底蕴的滋养;后来,他又从师于郭石夫、秦天柱,并深得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王涛、孙志钧、马振声、朱理存、祝焘诸大家的亲授,解悟了绘画之道的形而上本质与规律,领会了中国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写意艺术原理,使他的花鸟艺术渐近于“画气不画形”,“以技入境”的高度和水准。并且,由于不断的广采博征、厚积薄发,使他的创作愈发生机郁勃、生动鲜活,表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清新特点。
孙成刚作为当代画家,处在历史巨变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画面对当代的“转型”,以及花鸟画的形式、语言,在“当下”如何创新的命题,面对这一现实态势,孙成刚并未失去希望的信心,反倒增加了面对挑战的勇气,他从容不迫地从传统入手,解读传统笔墨的奥妙,从中提取了持久性的元素注入自己的创作,同时,他又深入生活,在体验、观察之中,捕捉自然万物的生命力与千姿百态的神采、气韵;两者的结合,使孙成刚的花鸟画在来自古今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且显示出充实、丰满的风采。
成长的过程中,孙成刚体会最深的是如何掌握中国画的程式化表现语言和保持笔墨情趣的问题。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是程式化的,有一定的规范,要跨进中国画创造的门槛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规范,这不仅需要耐心、勤奋,还需要提高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特别是文史知识的储备和书法的训练。他正是这样做的,他努力涉猎画史画论,并在长期的书法练习中,对中国画的章法、笔墨造型与书法的关系有所认识、有所领会。读孙成刚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有较为扎实的笔墨造型基本功,他的绘画语言都有一定的出处,从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直追吴昌硕,他认真研究他们的作品并从中吸收营养。孙成刚的作品之所以有纯正的艺术格调,就是因为他从传统的规范出发,有较高的艺术起点,避免了中国画创作中最忌讳也最容易染上的世俗气、浮躁气和霸气。他同时懂得,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除了要遵从传统规范外,还必须要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因此,遵从传统规范与自己个性的结合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的笔墨语言之所以严谨、精炼和文气,没有缺乏修养的自我张扬,除了得益于他的传统文化修养外,还由于他意识到在宁静、和谐中讲究艺术表现力,既符合中国画的创造原理,也与他自己的沉静、平和的性格相吻合。他的花鸟画很注意章法,构图大气、整体,画面的黑白、虚实,笔线的轻重、曲折,墨色的浓淡变化,都颇有韵味。在点擦皴染间,显现出他的艺术悟性与灵感。
作为泰安市美协主席的孙成刚先生自然成了值得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通过研讨,一些学者认为,泰山画派的提出似乎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这一地区还尚未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类型特质以及相关的水平齐整的画家群体。但是学者都一致认为,包括泰山在内的齐鲁大地乃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源地,从而具有极为深厚的传统底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种醇朴、庄肃、宽博的文化品格和气质。这一切都为这一地区的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我看来,如果要建构泰山画派,并不完全在于画家是否描绘了泰山这一具体的题材形象,而在于他的画风中是否能够真正凝含着一种类似泰山一样的文化品格,一种俯览众山、宽博恢阔的审美气质,这种品格和气质乃是以儒家为其精神底蕴的。
泰安有不少出色的画家,孙成刚乃是其中的拔萃者。在这些画家中,孙成刚并不以山水见长,而是以花鸟为能,然而与其他画家相比,孙成刚的花鸟似乎比较接近上述所说的醇朴、宽博的文化品格和气质。这倒并不是说他是在有意寻求和把握这一点,而是讲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自然孵化使之不期然而然地与其相合,并在他的笔墨情采中毫无矫饰地流露出来。
艺术风格
孙成刚从小爱好书画,先后师从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学习花鸟画,并得到许多名家如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等人的点拨与传授。他一面勤奋观摩古人作品并悉心临摹,体会中国画的技法和蕴含在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味,一面通过观察周围的花鸟虫鱼,熟悉其造型特征和各种情态,并大胆进行创作,不断积累心得和经验,从而一步步走向艺术创造的殿堂。花鸟画家孙成刚继承了传统的写意形式,汲取了前人的写意绘画经验,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给以重新解读与扬弃后,完成了从物象到心象的转换,并在“以技入道”的提升过程中,完善并成熟着自己的艺术,使他的作品在笔饱墨酣之中洋溢浓郁的自然气息,展示了令人愉悦的清丽境界。他的花鸟艺术渐近于“画气不画形”,“以技入境”的高度和水准。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