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伟,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江西上饶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物履历
1988年9月,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6年7月,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2006年8月—2010年8月借调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
曾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院长,
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秘书长(兼)等职。
2022年01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秘书长(兼)。
2023年11月,任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担任职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考古学组)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职务任免
2024年4月2日,陕西省政府决定,任命孙庆伟为西北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工作分工
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负责学科建设、审计、国际交流和法律事务。分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国际合作部(国际教育学院)、审计处。联系地质学系。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考古学史,中国古代玉器研究。
研究领域
中国青铜时代考古、考古学史、中国古代玉器与玉文化,代表作为《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追迹三代》《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周代用玉制度研究》。
开设课程
(1)本科生课程: 田野考古实习、考古学通论(大类平台课)、考古学与古史重建(核心通识课)
(2)研究生课程: 早期玉器研究、《左传》与周代社会
学术论著
出版专著
1、《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追迹三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3、《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科学出版社,2015年
4、《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研究》,三联书店,2018年
学术论文
1、《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三次发掘》,《文物》1994年第8期
2、《晋侯墓地出土玉器研究札记》,《华夏考古》1999年第1期
3、《释珏:论商周时期玉器的计量单位》,《中原文物》2000年第1期
4、《西周玉圭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文物世界》2000年第2期
5、《< 左传>所见用玉事例研究》,《古代文明(辑刊)》2002年
6、《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叔矢方鼎及相关问题研究笔谈》,《文物》2002年第5期
7、《周代祭祀及其用玉三题》,《古代文明(辑刊)》2003年
8、《三代考古与古史重建》,《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4期
9、《周代金文所见用玉事例研究》,《古代文明(辑刊)》2004年
10、《2003年秋周原遗址(ⅣB2区与ⅣB3区)的发掘》,《古代文明(辑刊)》2004年
11、《周代祼礼的新证据——介绍震旦艺术博物馆新藏的两件战国玉瓒》,《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12、《论周公庙和周原甲骨的年代与族属》,《古代文明(辑刊)》2006年
13、《晋侯墓地M63墓主再探》,《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
14、《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15、《从新出■甗看昭王南征与晋侯燮父》,《文物》2007年第1期
16、《早期晋都丛考》,《考古学研究》2011年
17、《试论曲沃羊舌墓地的归属问题》,《南方文物》2012年第2期
18、《祭祀还是盟誓:北赵和羊舌晋侯墓地祭祀坑性质新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5期
19、《尚盂铭文与周代的聘礼》,《考古学研究》2013年
20、《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与夏文化探索》,《南方文物》2013年第3期
21、《考古学的春天:1977年“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的学术史解读》,《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22、《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江汉考古》2015年第1期
23、《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上)》,《江汉考古》2015第2期
24、《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下)》,《江汉考古》2015第3期
25、《顾颉刚夏史研究与夏文化早期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5期
26、《凤雏三号建筑基址与周代的亳社》,《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3期
27、《薪火相传 拓荒草原——读< 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江汉考古》2016年第4期
28、《疑古还是信古:民国史家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古代文明(辑刊)》2016年
29、《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江汉考古》2015年第1期
30、《< 辉县发掘报告>:新中国田野考古范式的确立》,《人民日报》2017年1月10日
31、《考古学与古史重建》,《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2017年
32、《“夷夏东西”的新认识》,《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
33、《重与句芒:石家河遗址几种玉器的属性及历史内涵》,《江汉考古》2017年第5期
34、《启、益之争与禅让的实质》,《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35、《界说与方法——夏代信史考古学重建的途径》,《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秋之卷
36、《“信”比“疑”更难》,《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3期
37、《探索夏文化,方法与发现同样重要》,《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
38、《周原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人民日报》2018年9月5日
39、《北京大学田野考古教学传统探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3期
40、《从葛陵楚简看楚地的祭祷用玉》,《夏商时期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8年
41、《最早的中国:黄帝部落的文化初觉》,《北京日报》2019年1月21日
42、《华夏正脉 民族熔炉——文明视野下的晋文化》,《“晋界”讲坛文集》,2019年
43、《夏文化探索:态度、方法与证据》,《光明日报》2019年3月4日
44、《苏秉琦:为历史而考古的学科缔造人》,《读书》2019年第4期
45、《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学习时报》2019年5月10日
46、《传说时代与最早的中国》,《遗产》2019年第6期
47、《三大特质熔铸早期中华文明基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2日
48、《新中国考古学七十年》,《党建网》2019年8月6日
49、《追溯文明源流 著就国史新篇 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文物报》2019年10月11日
50、《“最早的中国”新解》,《中原文物》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