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村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孙家村
孙家村位于桐庐县城10公里。相传自汉代风公岭就是钟山至浪石埠的来往必经古道,人称车埠弄孙家。辖7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在三头山脚。
行政区划
东和方埠镇隔江相望,南和深畈村接壤,西至西北边和扳头、柴家边、十字路口、联峰以及宅里村以山相隔。民国时期属常乐乡;1950年为联合乡二村,乡人民政府驻此;1958年为横村人民公社联中大队;1984年为横村乡孙家村;现属横村镇。由孙家、郭居山、陆家、滕家、山阴塘、泥墙屋、外新屋7个自然村组成。
村庄历史
1949年前后,全村不到100户,人口约300人左右。1956年接收淳安县泰坑移民15户75人,1958年接收江口移民28户146人。1992年,全村538户、1792人。孙家村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约5460亩,其中江边洲滩0.85平方公里。西至西北边山峦叠翠,山地总面积1594亩。1949年前孙家村绝大部分农户都为佃户。村区农田属板头、柴家边、石青桥、宅里和皇甫村的田主富户。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村民分得了土地。粮田总面积800余亩。1962年后,将一些荒地、低丘和洲地改田,至1978年,全村粮食耕地面积为1616.4亩。1983年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加之村办企业和农户造房、修建公路、机耕路、渠道等,1992年粮食耕地面积减少到1347.8亩。
经济概况
1985年,开始试行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组成年承包15亩以上的粮食大户6户。1986年发展到12户,1987年由县、镇在孙家村搞农机化试点,并被列为杭州市农机化重点试点单位,1989年又被列入省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机化重点单位,1989至1991年,由县、镇、村协作,承担省重点攻关项目生态农业试点和粮食高产规模经营综合配套技术--农业全程服务体系市重点攻关项目,成为杭州地区第一个农业全程服务体系示范村。成立了农业办公室、农机化服务站,农业科技服务站和多种经营服务站,1991年又成立桐庐县第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此期间,发展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任务2500公斤以上的粮食大户78户,其中提供1万公斤以上的12户。粮食大户承包土地总面积占全村的41%,年提供商品粮任务25.73万公斤。1987年粮食大户袁兴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9年粮食大户陆佰千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农民企业家。至1992年,有5户相继或连续被评为市优秀售粮大户。
所授荣誉
自1989年起,还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立体型综合经营的26户生态农业示范户,实施400亩水利、机耕路、土地平整园田化配套工程,造良种仓库,并相继试验成功稻田以水带氮、水稻抛秧、机械化插秧,水稻旱育秧,畜鱼联养等农业新技术。分别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和丰收奖。至1992年,孙家村已形成生态型、规模型、基地化和商品型农业。拥有10个规模型养猪场,6户养鸭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拥有250亩商品鱼基地,372亩干、鲜果基地,25亩菜竹基地,1490亩山林基地,150亩速生意杨基地。较好地试行了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孙家村成了省、市、县农业科技示范村。
经济
清代,在泥墙屋曾建有一个陶窑。1964至1978年先后由孙家、泥墙屋、外新屋、山阴塘和滕家生产队办起3座砖窑场,每个窑年总产值2000余元。1978年后,由村集体创办小五金厂、染皮厂、内衣厂、胶木厂、绣花厂、茶叶加工和轧米加工等小型企业,总产值为29.77万元。1983年后,对原有的企业进行调整,创办成立桐庐第一耐火材料厂,又与杭州红蕾皮鞋厂联办红蕾皮鞋一分厂,化学试剂厂,桐庐制革厂和小五金厂,砖瓦厂等,1988年工业总产值421.1万元,税利76万元,纯利润26.37万元。1992年有4家集体企业,6家个体企业,年工业总产值1278万元,总税利387.3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26.53万元。其中骨干企业桐庐第一耐火材料厂总产值507万元,年利税43万元。2010年村里引进一个砖厂和一个铸件厂,带动了村民就业,同时增加了村民人均收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11 15:43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村庄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