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贤(1893~1974),靖江市
侯河乡(现马桥镇)
幸福村人,出身地主,除拥有数十亩出租田外,还贩运木材,并在泰兴挂口圩开办杂货店、药店、猪行、槽坊等,为当地首富。
民国26年(1937年),日军占领靖江。翌年春,孙从镇江发运木排回靖江,突遭日机袭击,木排被炸冲散,他也几乎被机枪打死。民国28年春,他从靖城卖猪回侯河,途经白衣堂,被伪军抓获,用去50头大猪的代价,才被放出。这些遭遇,使他认识到日伪军的凶残和民族危机的深重,萌生了抗日救国的意识。
民国29年新四军东进后,侯河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区委书记张诚见孙具有爱国思想,决定将他作为统战对象,争取他参加抗日工作。张和爱人、中共靖江县委组织部长陈明章(莫珊)经常对他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越来越拥护共产党、新四军。翌年冬,他看到区公所部分同志缺少棉衣,便主动出资帮助缝制。为了粉碎敌伪的进犯,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破拆”运动,他积极动员家属,参加拆桥梁、挖公路。迎祥乡开展减租减息时,他第一个实行“双减”。区里发动参军,他亲自动员家里雇工入伍,并对每个参军者献地。民国32年蛤蟆圩战斗中,县独立团牺牲的烈士遗体未及处理,他出资买通伪方人员,将烈士遗体用船运回,埋葬在经纶庵。他还在对敌斗争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掩护、救助过不少中共干部,如靖中办事处主任倪浩堂,通讯员徐升、赵金林,迎祥乡干部陈学传、吴少兰、陈少堂等。民国36年秋,孙在无锡做木材生意,曾接待过好几位“南撤”的负责干部,除安排食宿外,还帮助探听消息,协助其返回苏北解放区。“
文化大革命”中,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冲击揪斗,但他毫无怨言,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始终不渝。1974年孙因病逝世,终年8l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