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危,男,
蒙古族,1973年生人。1991—1995年在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5—2005年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期间于1997—2004年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学,先后获得硕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学位。2005年调至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同年晋升为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2006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还获得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并在郑州大学转评为副教授,2013年评为教授。
个人经历
1991—1995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5—2005年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期间于1997—2004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学,师从晁华山教授学习中西亚考古,先后获得硕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学位;
2005年调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同年晋升为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
2006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还获得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并在郑州大学转评为副教授;
2013年评为教授。
研究方向
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还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专著
著作信息(含译著)
1、《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2004年,
科学出版社。
2、《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2007年,科学出版社。
3、《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2012年,
中华书局。
4、《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2013年,
兰州大学出版社。
6、《蒙古与外贝加尔地区的石板墓文化》,2019年,商务印书馆。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北亚卷),2022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论文
论文成果(含译文)
1、《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初步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
2、《大宛考古学文化初探》,《
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
3、《内蒙古阿拉善边塞碑铭调查记》,《
北方文物》2006年第3期。
4、《乌苏里斯克地区新发现的铭文材料》,《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5、《中国早期冶铁相关问题小考》,《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1期。
6、《引导专业兴趣与培养研究能力并举——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为例》,《文教资料》2010年2月号中旬刊(总第493期)。
7、《鲜卑“毁器”葬俗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2009年,科学出版社。
8、《匈奴族人口研究的再思考》,《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9、《文化素质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郑州大学〈世界遗产〉课程为例》,《文教资料》2011年3月号下旬刊(总第533期)。
10、《中原文化薪尽火传——评<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原文物》2011年第2期。
11、《苏联滨海地区出土的陶镜》,《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12、《金上京城址出土的铜鱼和铜鹿角的用途》,《东方考古》第8集,2011年,科学出版社。
13、《鲜卑花与鲜卑魂》,《
大众考古》2013年7月刊(创刊号)。
14、《我国文物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北方文物》2013第3期。(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匈奴的生物武器》,《
中华遗产》2014年第1期。
16、《一枚大夏国钱币》,《中华遗产》2014年第3期。
17、《俄罗斯滨海地区切勒尼雅季纳5号墓地2003—2004年考古发掘报告》,《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8),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4年。
18、《国号琐议——兼论“商”、“宋”两国号之渊源》,《朔方论丛》第四辑,2015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层墓地文化属性再思考》,《北方民族考古》第2辑,2015年,科学出版社。
20、《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口构成研究》,《
博物馆研究》2015年第4期。
21、《德如尼灌溉渠中发现的古墓》,《欧亚译丛》第一辑,2015年,商务印书馆。
22、《工业遗产保护之培育型主体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3期。
23、《辽中京建立原因探析》,《
史志学刊》2016年第3期(总第9期)。
24、《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飞翔的中国凤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译文集萃》,2016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25、《希腊化时代恰卡尼安的筑城方法》,《飞翔的中国凤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译文集萃》,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26、《研究拜占庭和中亚关系的新材料》,《飞翔的中国凤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译文集萃》,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27、《关于匈奴在鄂尔多斯地区出现的年代问题》,《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三辑),201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8、《七河地区乌孙人的农业和定居文明的产生》,《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四辑),201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9、《斯基泰野兽风格艺术与洛雷斯坦青铜器艺术》,《欧亚译丛》第二辑,2016年,商务印书馆。
30、《七河地区的乌孙:民族文化与经济相关问题的阐释》,《边疆考古研究》第21辑,2017年,科学出版社。
31、《七河地区发现的乌孙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游牧人遗迹民族属性研究》,《欧亚译丛》第三辑,2017年,商务印书馆。
32、《赤谷城地理位置的探索及研究展望》,《北方民族考古》第5辑,2018年,科学出版社。
33、《嵩山地区文化遗产的构成与特征研究》,《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第12期。
34、《戎与狄,阿里马斯巴人(独目人)与亚马逊人——公元前2千纪末至公元前1千纪欧亚草原地带历史中来自远东的推动力问题研究》,《欧亚译丛》第四辑,2018年,商务印书馆。
35、《古代的城市和草原:从日德苏遗址看古代塞人和乌孙的定居生活及农业》,《欧亚译丛》第四辑,2018年,商务印书馆。
36、《高原文明的历史见证——<蒙古高原考古研究>评介》,《北方民族考古》第6辑,2018年,科学出版社。
37、《米努辛斯克盆地古金属时代的年代学研究》,《北方民族考古》第8辑,2019年,科学出版社。
38、《伊塞克湖水下遗存刍议》,《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文物出版社。
39、《乱世两枭雄:南北朝政局变换中的高欢与侯景》,《秦风魏韵:固阳秦汉长城与北魏怀朔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0、《毛力吐鲜卑金凤鸟冠饰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8日第四版。
41、《哈拉和林发现的中国古代瓷器》,《北方民族考古》第9辑,2020年,科学出版社。
42、《特克斯河流域乌孙时期墓葬的定量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西部考古》第21辑,2021年,科学出版社。
43、《室韦桦树皮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北方文物》2022年第3期。
44、《乌孙西迁后经济形态的变化及所产生的影响》,《中国文物报》2022年6月17日第六版。
45、《阿石卡勒遗址丘:费尔干纳地区新发现的楚斯特文化遗迹》,《欧亚译丛》第六辑,2022年,商务印书馆。
46、《对楚斯特居址进行的最新调查 》,《欧亚译丛》第六辑,2022年,商务印书馆。
47、《俄语“墓葬”一词的深度理解及相关问题研究》,《欧亚学刊》(新12辑),2023年,商务印书馆。
48、《吐鲁番盆地与河西走廊发现的女娲形象之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吐鲁番学研究》2023年第2期。
49、《布尔霍图伊文化与室韦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兼论蒙古起源的相关问题》,《北方民族考古》第16辑,2024年,科学出版社。
50、《石板墓文化与匈奴葬仪关系考——兼论吐鲁番盆地战国至汉代墓葬中的匈奴文化因素》,《西部考古》第26辑,2024年,科学出版社。
51、《乌孙赤谷城地望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学集刊》第30集,202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2、《阿拉万岩画与大宛首都贰师城》,《欧亚译丛》第八辑,2024年,商务印书馆。
53、《费尔干纳古国——大宛》,《欧亚译丛》第八辑,2024年,商务印书馆。
54、《中国史料中提到的费尔干纳地区古国(大宛)》,《欧亚译丛》第八辑,2024年,商务印书馆。
55、《再论费尔干纳(大宛)的首都问题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争议问题》,《欧亚译丛》第八辑,2024年,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