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荩 (孙嘉淦的祖父),字丹台,兴县临河都(现在的罗峪口一带)人。博古通今,工诗古言辞,善射,勇力绝伦。
人物生平
孙世荩 (孙嘉淦的祖父),字丹台,兴县临河都(现在的罗峪口一带)人。博古通今,工诗古言辞,善射,勇力绝伦,明末有流窜的农民起义军突然来到村里,所有的人都逃走了,孙世荩蹬上屋顶,连射十余箭,箭无虚发,这股流窜的兵勇被射的落荒而逃,全村因此没有受到损失。顺治丙戍,孙世荩因博通经史成为临县训导,后升为垣曲教谕,当时垣曲境内有强盗占山为王,孙世荩设计招降,因招降有功,升江西省崇仁县县令,崇仁县境内有股土匪,首领叫罗汉七,手下有一万多人,非常猖狂。前任县令想要剿灭他们,没想到计划泄露,被强盗杀害。孙世荩到任后,考虑到县里的人都很害怕强盗,没有人能和他一心剿匪,于是就假装很害怕强盗,从不去招惹他们,强盗也非常轻视孙世荩,过了一段时间,孙世荩认为可以诱骗这伙强盗了。一天晚上,孙世荩叫来他的仆人,对他说:“我和这伙强盗势不两立,你一直是个忠勇正直的人,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消灭这伙强盗?”那个仆人说:“生死都听你的命令”孙世荩的夫人知道这件事后,哭着对他说:“强盗有那么多人,你手里又没兵勇,这不是虎口拔牙吗?”孙世荩对妻子说:“食君之实禄,忠君之事,这件事成功了,是上天保佑,不成功也是我作为县令应尽的职责,我不能因为保全全家人的性命就放任这股强盗。”第二天就派人去和强盗说:“我迫于上级的命令,不剿灭你们上级要军法从事我,剿灭你们吧,我手里又没兵,也是一死,所以我现在想投靠你们,以逃一死,想和将军于某日某镇见面,商量这件事”强盗一贯轻视孙世荩,于是就答应了他,到了那一天,罗汉七带领二千多人驻扎在镇外,自己带军师和三十个小校来到镇里,孙世荩设酒席在外厢房里款待那三十个小校,把他们每五人按排一个房间,把罗汉七和他的军师迎到内厅设宴款待。孙世荩考虑到他一人以一敌二,把握不大,于是又请来镇上的一个姓孟的千总,那个千总一入席,罗汉七脸色一变,把剑挺起,孙世荩笑着说:“不要紧张,这是我请来劝酒的”,于是让个千总把刀解下,大家一起畅饮,酒至半酣,孙世荩请罗汉七到后园商议相关事情,并对他的仆人说我:“我和将军有机密事情要商量,不要让外人进来”说完拉着罗汉七的手往后园走,他的仆人紧跟在后面,那个千总跟在军师的后面,进入后园,孙世荩出其不意用双手猛抉罗汉七的双眼,将他摔倒在地,军师刚要拨刀,让后面的千总摔倒在地,仆人拿出绳子,将二人捆好,外面对后园发生的事还不知情。孙世荩把自己手下的衙役全部叫来,每人给了一根弓弦,对他们说:“强盗的头目已被我抓获,你们现在听我的命令,和我一起去给那三十个小校去劝酒,我劝酒时,他们一定会站起来,你们就站在他们身后,等我往上一扔酒杯,小校们必定抬头观看,你们趁机用弓弦勒住他们的喉咙,把他们制服”于是用这个办法他擒拿了二十五个小校,故意放走了五个,大家不理解孙世荩为什么要放了那五个小校,孙世荩对大家说:“我们手中没有士兵,让那五人出去,他们必定会夸大我们的实力,镇外的那二千人会不战自散”。果然镇外的那二千人听到首领被擒的消息后连夜逃走了,第二天,孙世荩招集乡勇进山查看,山上已空无一人。不烦一兵,不费一箭,于杯酒之间擒拿凶首,真可谓智勇双全。江西省巡抚知道这件事后,准备上表推荐孙世荩,孙世荩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我不能在垂老之年还在他乡忙碌。”于是辞官回乡,每天诗酒自娱,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接济贫困,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后代说:“如果你们有出息,就不需要我的那些钱财,我不想让这些钱财拖累你们,我这样做是为你们将来没有拖累。”孙世荩于1671年去世,享年65岁。生有二子,长子天锦早夭,次子孙天绣(清朝吏部尚书孙嘉淦之父)。
家世
曾祖:汉臣(监生)
祖父:光祖(贡生,北直隶香河知县)
父亲:守意(增生,诰赠光禄大夫)
长兄:世裕
子:天锦(早夭)、天绣(清吏部尚书孙嘉淦之父)
孙:正淦(庠生)、鸿淦(进士,湖北公安知县)、嘉淦(进士 吏部尚书)、扬淦(进士 国子监 监丞)
史文记载
《临县志》卷十八名宦录记载,“孙世荩,字丹台,兴县人,顺治八年以明经任临县训导,勤于课士,持身接物足为楷式,后升垣曲教谕继擢江西崇仁县知县,到处政教有声,垂老挂冠归田,日以诗酒自娱,倾囊以济贫交,文定公嘉淦其文孙也”。文孙者,孙之雅称也。孙世荩在任临县训导期间,孙嘉淦陪同在其祖父左右,甚至在临县还延访名师,为其科举进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的“壬辰二进士”之一的李棠荫就是他的老师。民六版《临县志》卷十九乡贤录李棠荫条下记载,“兴县孙文定公为诸生时,亲承教泽”,并且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在临县留下了些许传说,同时也结交了不少临县的文人朋友,如曲峪的钟鼓山,传说孙嘉淦少年时期就在此山读书,百文镇的秦家,据传说就是孙嘉淦的妹夫;另外本县著名进士赵中元去世后,孙嘉淦亲自为其撰写了《祭进士赵公文》,文中词调悲凉,言语恳切,可见二人交情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