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蓄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你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
负利率现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2.25%,年初以来形成的居民
银行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进一步固化,存款负利率困局亟待破解。
存款负利率给储户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7月份当CPI
同比涨幅达到3.3%后,城镇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贬值首次超过1%,达到1.05%,8月份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居民一年期
定期存款实际贬值达到1.25%。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手中的一万元存款,一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
从经济学的概念来说,实际负利率指存款利率低于
通胀率,这意味着储户的未来实际
购买力将受损。一旦实际负利率持续的时间过长,其结果将造成消费和投资的严重错配。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状况下,消费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购买一种质量和价格相对便宜的“替代品”,来
对冲通胀带来的损失。另一种选择则是继续
储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购买当年的某个标的物。但是,大多数具有经济理性的人群会选择前一种选择,客观上为
资产泡沫推波助澜。
中国7月
通胀率在3.3%左右,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一年期的
定期存款利率却只有2.25%,二者存在着105个基点的利差。
同时,
市场利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央行公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季度以来,
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提高,6月末,隔夜和一周上海银行间
拆借利率(Shibor)分别为2.27%和2.62%,分别较年初上升112个基点和105个基点;三个月和一年期Shibor分别为2.63%和2.62%,较年初分别上升80个基点和37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存款利率受到管制上限的限制,储户却无法从中获益。
这些事实表明,储户事实上在补贴银行以及投资者,这只能导致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领域,进一步造成
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以及地产泡沫的累积。
这样的情况,在2007年-2008年间已经发生过。由于
通胀率那一期间不断上升,中国出现了长期的负利率,举例来说,中国的5年以上的
抵押贷款利率为6%左右,存款利率约为3%-4%,而中国的名义通胀率在2007年7月以后,却一直处于6%左右的高位。换句话说,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实际抵押贷款利率则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
风险投资市场在“
储蓄搬家”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暴涨,在极短的时间内,上证综合指数一路上升至6000点以上,而房地产市场的
同比涨幅也超过了两位数。结果,
资产泡沫在2008年底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最终破裂,上证指数在一年时间内暴跌到1600点的水平,而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20%左右的下跌。
历史会重演吗?当然会,只要有
套利的机会,投资者们都会逐利而来。不同的是,眼下由于受到政府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嗅觉灵敏的
投机资金很可能将进入其他的投资领域,比如黄金和
农产品。我们看到的大蒜、生姜和绿豆等
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其背后就存在着大量的逐利资金,而这些资金正是看准了目较为低廉的资金成本和实际负利率造成的
风险偏好上升。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投资工具较为有限,大量的资金追逐有限的投资工具,却缺乏相应的
对冲工具,这无疑将加大市场的风险和波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很可能在更大范围内面临
资产泡沫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一旦蔓延甚至恶化并导致泡沫破裂,将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不堪设想的影响。美国因长期低利率而导致的
房地产泡沫应为前车之鉴。2001年,美国经历了“互联网经济泡沫”和“
9·11事件”后,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为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美国
经济软着陆,美联储在短期内将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5. 5%骤降到了1%,并将此利率持续了一年之久,当年的美国核心CPI却一直维持在2%以上,这也造成了美国的实际负利率。长期负利率导致资金大肆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最终
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