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
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他或她进入了
自我实现王国后,各人会怎样呢?
马斯洛的回答是,某种意义上,这个人将成为与那些仍然试图去满足他们基本需要的人产生本质的区别。自我实现者的生活是受存在价值所支配,马斯洛也把这种存在价值观成为
成长动机。自我实现者主要不是受动机激发(也就是说,被基本需要激发);他们主要受成长动机激发(也就是说被成长需要所激发);因为存在动机影响个人内心世界的发展,因此也称为发展动机,例如真、善、美、正义等都是存在价值的表现。
非实现者的一生受匮乏动机所支配。换言之,他们受到缺少他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爱或尊重的影响。非实现者的感知也受到自己的匮乏动机的影响,因此也叫指向需要感知(或称匮乏感知或匮乏认知)。“指向需要的感知是一架高强度聚焦的探照灯,它四处照射,寻找能满足需要的对象,而对一切同需要无关的东西则视而不见”(朱拉德Jourard 1974,第68页)
另一方面,存在认知同指向需要感知有本质差异。“存在认知…..所谈的是一种更被动的感知模式,它包含允许自身受周围存在物的影响、触动和作用,致使个人感知更丰富”(朱拉德1974,第68页)
马斯洛使用了爱的概念来作为一种说明匮乏动机激发与存在动机激发差异的一个例子。他区分了匮乏爱和存在爱。匮乏爱是由于缺乏对爱和归属需要的充分满足引起的。出于这种需要状况的人就像饥饿者在渴求食物一样渴望爱。可以说这种爱是自私的,因为一旦获得,这个人的缺乏就得到满足。(马斯洛1968,第42---43页)列出了一些与匮乏爱形成对比的存在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