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
萨特加入了
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修正了自己在《存在与虚无》中个体自由的思想,写出了700多页的著作《辨证理性批判》,在书中,萨特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他希望把
存在主义的部分内容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填补这一空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和
存在主义完全的结合,但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一种,因为
萨特在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且萨特本人也曾是法共成员,在政治上有明显的
左派立场,所以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事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 50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应当承认,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从克尔凯郭尔到萨特和庞蒂的存在主义与传统的存在主义有所不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
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阐述了“融合集团的自由”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
存在主义,而不是
唯物主义,所以萨特是不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审视存在主义的,他所做的,是把存在主义马克思化。当然,萨特也提出了历史总体化的构想,认为在人的实践中包含着历史的总体化。但是,
萨特认为历史的总体化同时又是
人的异化,所谓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非是历史的总体化和人的异化无限循环的空间。因而,当萨特谈论历史的总体化时,他是一个
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者;当他思考人的异化时,他又是一个苦闷的悲观主义者。而且,陷入这种二难困境本身也是一种
痛苦,也是存在主义精神的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萨特终其一生都未走出存在主义的理论设计。
由于存在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所以存在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它讨论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的处境而不是自然哲学问题,所以,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家一直在走中间路线,但事实上,一种哲学思潮,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本质上不会有第三种“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是
尼采的
唯意志论和
克尔恺郭尔的
神秘主义所以,存在主义实际上还是一种
唯心主义,而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则说明存在主义是一种独特的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这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矛盾的,所以,和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完全的“改铸”是不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在思想斗争了数十年后,萨特终于和法共决裂。最后,萨特总结自己的一生,依然把自己称作
无政府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