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鉴定
艺术学领域术语
中国字画鉴定技术非常成熟,国内有比较权威的鉴定机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
内容提要
品鉴不分家,品是为品优,鉴是为鉴真。事实上字画真伪鉴定是一项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但有时会因为种种因素而不能达到绝真理的求证过程或者说是求真过程。鉴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项比较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品鉴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中国艺术品鉴赏书系。北京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权威鉴定玉器,宗旨是将学术融于市场,变学术为切实可用。品鉴为您贴身的艺术品投资顾问。
在《近现代字画真赝鉴识特辑壹》里将“可鉴”与“可藏”、“可玩”;“品优”与“鉴真”几个收藏道路上常常磅到的问题帮了一些大轮廓、粗线条的分析。这只能指导读者去收藏时要注意什么,而无法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哪件是真迹、哪件是赝品、哪件是精品、哪件是劣作、怎样的作品是值得收藏、怎样的作品价值不大。字画鉴定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只有不断比较,在比较中提高鉴赏力,那么赝品自然也就在犀烛镜悬下无处遁形了。
字画鉴定方法
中外古今,书画赝品是令收藏家们头痛的难题。如何鉴定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品领域的一个难题。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艺术品科学鉴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全部代表都一致表示支持科技手段进入书画鉴定领域。说到科技鉴定与传统经验鉴定的关系,专家们都认为在发展科技鉴定手段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传统经验鉴定。对于书画作品,材质相对简单,而承载的文化信息又很丰富,就更需要我们了解相关的历史、科技、文化、民俗等知识。而这些精神层面的依据,科技鉴定并不能判断。走科技检测与经验鉴定相结合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由于艺术市场缺乏鉴定标准和第三方认证机构,书画造假是收藏行业已经十分普遍,因此在进行书画收藏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上当。作为收藏家或者是收藏爱好者,要不断的学习书画等相关鉴定知识,最好是借助便携显微镜等设备辅助鉴定,可起到很好的帮助效果。
借助便携式显微镜,可显微观察书画墨迹或与墨迹相融合的纤维纸张,另外在Anyty专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纸张上的纤维与墨迹的自然融合状态,如深浅、笔顺上下,用墨的材质等在显微状态下也能够被发现,有经验的大师,是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来分析,书画家用笔时的风格、走势、及用墨的习惯等。
另外,借助便携式显微镜更可以比抠书画的细节,如书画中的小动物结构是否合理,小虫子有几条腿,腿画得够不够细致等,通过便携式数码显微镜高倍放大,即可看得清清楚楚。如今的便携式显微镜已经具备拍照、摄像等功能,小巧方便,是收藏人必不可少的辅助鉴定工具。
大家达成两点共识
共识之一:面对艺术品作伪手段多、水平高、泛滥成灾的局面,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品鉴定需要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
共识之二:科技检测进入艺术品鉴定领域,要与传统经验鉴定相结合。
也就是眼光+科技的鉴定体系
经过对国内外已经运用的科学鉴定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在保证书画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运用显微镜放大分析、X光透射、光谱分析等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中国字画真伪鉴定的试验。其鉴定工作既包括在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年代上的区分,还有技法、笔法、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区分,从而达到区分作品真伪的目的。
市场中常见的书画造假
其三:后代临摹,人工做旧,这种赝品一般人比较难识破。
前两种伪造手段,在显微镜的火眼精金下很容易原形毕露,在显微镜放大效果之下印刷品都有明显的破绽---均匀的网点布局。而真正的古画,墨色圆润细腻,如同跟宣纸融为一体。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在造纸工艺、品种样式诸方面既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又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区别,有着许多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特征与规律。第三种造假手法也可以通过显微镜就鉴别出来。
书画纸绢。根据纸、绢等考证进行古代书画作品断代分析,仅能断前,不能断后。因为后代的纸绢前人绝对不可能使用(例如竹纸不能在唐以前出现),但是,一种新品书画纸或一种新绢绫织法出现以后,可以延续到后代。后人用存放已久的旧纸创作书画作品的情况也是有的。
明代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作伪者若用新绢,则鉴定人员可从横竖丝的粗细单双辨别出真伪。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宋绢完全一致。
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两类。用显微镜观察,老纸膜皮如虫蚀,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不平匀。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旧纸,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由于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手持式显微镜面前,这些假的东西都逃不过科技检测的火眼金睛。
通过对字画收藏鉴定客户使用需求的深入研究以及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的支撑下,3R推出满足客户全方面需求的无线便携式显微镜,一款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电脑)、随身携带、现场检测鉴定、实时拍照记录显微效果的字画鉴定手持式无线显微镜3R-WM401PCTV
“辨真伪,明是非”是书画鉴别的首要目的。收藏者都希望收藏真品,但因眼力所限区别不了,所以有必要鉴别。从市场角度看,市场还有不规范的地方,缺乏诚信,从免费鉴定会的情况看,真少假多。
书画造假由来已久。到今天业界仍然认为,书画很难用科学手段鉴定,因为只能辨定纸质的真伪,这样一来后人可用前人的纸作假,所以以纸为依据也是不保险的。鉴定当以“目鉴”为主。鉴别之“鉴”就是用脑中信息库储存的经验与假作品进行对照、鉴别,储存的经验越多,鉴定水平就越高。
做假方法及特点
1、勾填:纸上蜡,覆在真迹上,勾出轮廓,填上墨,其特点是有形无神。
2、临:对临,有原本对照,看一笔,画一笔。此法,神或许可体现些许,但不全面,易错位,不能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才有神韵)。凑出来的作品神韵不易体现,多半是没有成名的画家为生存而作。
3、仿:无原本作依据,大致画出一个风格体现出原画七八成的画意。
4、造:既无原本,也无画迹流传下来,凭空造画,毫无依据。如市场上有唐伯虎画的虎,其实唐伯虎没有画过虎。
5、改:改款将小名家的落款擦掉,落上大名家的款。
6、揭二层:夹宣本书画是可以揭下来的,那么一张原作可以揭成两张,对下面模糊的一张再加工。
7、代笔:过去知名书画家有时请朋友代笔,如宋徽宗有个画院,专请人为之代笔,他题名落款即可。
鉴定要点
鉴定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与个人的艺术修为及实践经验也有密切联系,其中,看笔墨是基础。
首先看“用笔”。这是关键。从用笔的功力就可看出水平几何。几十年的艺术修为与几年艺术修为的功力是大不相同的,能从用笔中体现出来。鉴别中须将每一笔拆开,看其是否到位。
其次看“用墨”。看墨的层次,前笔和后笔能分开,该重则重,该淡则淡。而且有韵味,如同“余音绕梁三日”黑白分明,前后层次分明。
第三看“用水”。要会用水,如“泼水法”。
第四看“用色”。矿物质颜料,历史愈久越漂亮,不会褪色,而植物质颜料则会随时间而逐渐褪色。
其中,笔墨不可造假,这是最重要的鉴别依据。因为仿造笔墨达不到原本的境界。所以对笔墨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往往会在书画鉴定上掌握主动权。
以上是从个人风格的角度谈怎样鉴别,同时,书画的时代风格不可忽略。如北宋以全景山水为主,而南宋则以局部画为主,主题更易突出表现。所以若看到全景山水多为北宋年间的,局部画则是南宋年间的作品。掌握了时代风格,就可大致判定时期。
另外,还须从题款图章、纸等方面进行鉴别。例如,题款分上、下款,上款若题“大人”“先生”的属清代。而图章多在名字的下方,从风格可鉴别时代。若是复制的就比较模糊,刀法粗糙,无神韵。书画用纸在唐代多是麻料纸(含麻的纤维),宋则用皮料纸(纤维很细)。
鉴别方法
珂罗版印制的伪书画特点及鉴别方法:
(1)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2)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3)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4)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产品参数
技术参数:
型号:WM401PCTV
显微镜头:35万像素COMS卫星分辨率镜头
倍率范围:10-200倍的显微镜(对于一个15英寸液晶)
静止图像尺寸:720*480640*480320*240
视频分辨率:720*480640*480320*240(高达每秒30帧)
光源:内置8个可调暖LEDx8白光
无线电系统:2.4GHz无线电系统(发送/接收器)
连接方式:USB2.0
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5米
电源:充电式(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锂电池特征:3小时左右
工作时间:5小时左右
系统要求:WindowsXPSP2/VISTA以上
CPU:PentiumIII1Ghz相当以上。
设置技术标准:R203WWJN000066
液晶显示屏专用电缆组
型号:3R-WMMOTV
显示屏尺寸:3.5TFT-LCD
解析度:960×240分辨率
传输频率:2414MHz.2432MHz.2450MHz.2468MHz(兆赫)
充电时间:3小时
工作时间:2个小时
视频大小:2700字节/分钟
外形尺寸:100×70×25毫米
重量:140g
设置PC连接
内容:显微镜软件光盘USB电脑连接接收器
软件启动环境:Vista7或以上的WindowsXPSP2(仅适用于32位可用)
接收器连接系统:USB2.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3:51
目录
概述
内容提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