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于吕梁
庄子创作的作品
《孔子观于吕梁》是庄子于战国创作的作品,出自庄子·外篇·达生。
作品原文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 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译文
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指巨鳖和扬子鳄)鱼鳖也不能游动,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以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出来了,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塘埂下漫步.
寓意
如同吕梁男子游水一样,君子在日常生活中既能做到遵守规律、坚守原则,也能随机应变。在生活工作中,做到与物迁移,不固守一端,不固执一辞,这可以说是通达之士了。
通达之人遵循着最高标准:那就是变。有人说,世界不变的唯有变。变才是天地之大道。坚持一种原则,坚持一种规律,或坚持一种规范,这些都还不够,通达之人坚持这一切而又不拘泥于这一切,他遵循着规律却能在顺从规律中找到应变之道。
万事万物都在兴衰生灭,沉浮起伏,一种原则、规律或规范都有严格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所以,道理没有长久的正确,事情也没有永远的错误。以前有用的,如今或许要抛弃;如今抛弃的,以后或者还要用它。这用或者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所以,能在是非中有是非,又能在是非中无是非,便达到了极高的智慧了。
作品出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参考资料
庄子全文.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9: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