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墓
山东曲阜市古迹景点
孔子墓,位于山东省济宁曲阜城北,孔林中偏南地段,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林的中心所在。
基本信息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后碑篆书“宣圣墓”三字,上款正书“门生益津高 书”,下款书“甲辰春二月既望五十一代孙元措立石”。甲辰年,据推算为蒙古乃马真(1244年)。
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石案为明代雕刻,石鼎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制作。稍西约10米,有“子贡庐墓处”石碑1通。墓南有享殿、甬道,殿前有石鼎、石仪。石鼎为清雍正十年制。神道旁有金章宗年间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宋真宗年间立“辇路”碑,明代立孔子神道碑等。
历史沿革
从北边古亭往西一转,便看到一座高大的坟冢,这就是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合葬墓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当时孔子的墓“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垅,祠,宇不过三间”,后经历代恢扩,才日就宏丽。今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似一隆起的马背,故称“马鬣封”。墓前石碑两座,为孔子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所立;后碑篆书“宣圣墓”,为孔子五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元措所立。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制香炉、石砌拜台及砖砌花棂围墙等。石台,初为汉修,唐代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时又予以扩大。石案为明代雕刻,石鼎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制作。原来在神道旁有金章宗年间立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宋真宗年间立的“辇路”碑,明代立的孔子神道碑现已无存。
孔子的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主张以礼治国,曾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因此,孔子推崇周礼,重视丧葬制度,把丧葬制度看作是宗法制的基础,主张“葬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定和要求举行丧葬。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公西华主持了丧葬仪式,《礼记》曰:“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
孔子的葬礼集中了夏、商、周三王的礼节,但葬礼非常的简洁。史载子夏对前去观看的燕国人说:“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人也,子何观焉?”意思是说,圣人为别人举行葬礼,与普通人安葬圣人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跑来观看呢?葬礼结束后,弟子们一人一抔土,为孔子筑起了一个椭圆形的墓。《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冢去城一里,茔冢百亩,北广十步,东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可见,其墓制的规模很小,无法与当时的王公贵族墓相提并论。
孔子简介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4 09:29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